北師大版《賈蕓謀差》教案
教 學 內 容 《賈蕓謀差》課時安排 2
授課人 授課班級 年級 班
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了解作者及《紅樓夢》相關內容。
2、體會精彩的語言描寫,揣摩人物性格。
3、感受《紅樓夢》的文學成就,吸收古典文化的營養。
教學方法 速讀課文,然后討論,最后歸納。 課前準備:閱讀紅樓夢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輕財尚義俠,癡女兒遺帕惹相思” 備 注
一、學生閱讀課文,然后討論。
1、《紅樓夢》這部文學作品你知道的有多少?能給大家談嗎?
2、就文中所涉及的內容,說說自己的看法。
二、學生再讀課文,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你了解曹雪芹嗎?學生先說說自己找到的資料,然后教師歸納。
曹雪芹,中國清代小說家,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漢族,后為滿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父輩的曹颙和曹頫相繼擔任江寧織造達60余年之久,頗受康熙帝寵信。曹雪芹在富貴榮華中長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曹頫被革職入獄,家產抄沒,舉家遷回北京,家道從此日漸衰微。這一轉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更清醒地認識了封建社會制度的實質。從此他生活一貧如洗他能詩會畫,擅長寫作,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小說《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披閱10載,增刪5次,寫出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巔峰的文學巨著。《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容,曲折的情節,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過度憂傷和悲痛,到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貧病無醫而逝世(關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入葬費用由好友資助。
2、《紅樓夢》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學生自由討論。然后教師也做一小結。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 作者:(清)曹雪芹
紅樓夢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認為是由高鶚所作。曹作八十回在撰寫、修改過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傳。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偉元將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續稿以活字排印,從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又改動。紅樓夢介紹:紅樓夢寫于十八世紀中葉的清乾隆時代,內容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賈家榮國府和寧國府由盛到衰的全過程。作品語言優美生動,善于刻畫人物,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尤三姐等個性鮮明的人物。本書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3、文中有不認識的字嗎?請同學們整理出來。
臊 起更 麝香 趔趄 倪 簇擁
三、作業:課外閱讀《紅樓夢》,然后自己整理出幾個人物來,寫出自己的評價性的語言,下節課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課時
一、把自己課外整理的“作品”展示,同學互相傳閱,然后評出優劣,師做出評價。
示例: 借什么“風”上什么“云”
薛寶釵是反面人物還是正面人物?他在誰護封建利益的活動中,有沒有個人的目的、動機、欲望?這是長期爭論不體的問題。我們先看他的一首《柳絮詞》“百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蝶圍蜂陣亂紛紛:幾層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綠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韻華休笑本無限: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詩言志。”薛寶釵在《紅樓夢》七十回中,為柳絮翻案的這一首,《臨江仙》的確是他的言志之作。“好風為何物?是林黛玉《葬花詞》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所謂“風刀”那就是賈府這個封建勢力橫行之地,就是封建禮教。“好風”和“風刀二人指的是一個東西,不過是感受截然不同罷了。在薛寶釵眼中,林黛玉的詞太慈觀了,所以薛的詞幾乎句句針對林作;薛認為:封建社會的制度正好可以讓他乘此“好風”,直上“青云”。“青云”又是什么?古代中國歷來用“薔云”來比喻地位極高,所謂“直上青云”即為此物。薛之所以要怡守封建禮教,其實不過是獲得利益的一種工具,他的理想就是要作“寶二奶奶”,正符言他平日堅持的人生理想。在他最終憑著“好風”,做了“寶二奶奶”之后,他有在寶玉不知林黛玉已死時告訴他:“那二日你不知人事時,林妹妹已經亡故了”露出了他的真面目;僅從這詞中就可看出:薛寶釵根本不是后人評說的正面典型,而正好是相互對拉的,對于人為薛是正面人物的看法,其實相當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