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游記》的文學技巧教案
【學習目標】1、熟讀課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3、了解作者,了解《老殘游記》,培養對我國古代文學名著的興趣。
【知識拓展】
簡介:
《老殘游記》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于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只眼的。
作者生平:
劉鶚,原名夢鵬,又名孟鵬,譜名振遠,字云摶、公約,又字鐵云,別署鴻都百煉生。祖籍江蘇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蘇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于考古,并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他涉獵眾多領域,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著《老殘游記》備受世人贊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作者】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學者。1910年留學美國。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并發表論文《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出版新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影響的人物。
胡適一生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典文學考證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胡適文存》、《白話文學史》、《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
【講解】
1.本文開頭,寫了*女的“造謠言”來形容某些不好的詩歌,引用這個觀點是為什么呢?
答:是為了把理論文章寫得有趣味,引出作者所強調的文學要“寫實”,作“實地的考察”,不能“用套語濫調”的觀念。
2.下面引了第十二回里老殘的一首詩,仍然不是作者所肯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答:這叫做從反面著筆,先說什么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原因說清楚:“古體詩拘束太嚴了,用來寫這樣不常見的景物是不會滿人意的。”什么叫做不常見的景物呢?作者沒有明說,這一點,要到后面才能說清楚。
3.接著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殘游記》中的景物描寫作為例證。這一段文章好在哪里?
答:從中得出結論:“不但人有個性的差別,景物也有個性的差別。我們若不能實地觀察這種個性的差別,只能有籠統浮泛的描寫,決不能有深刻的描寫。”這里的目的是從正面把自己的主張加以闡明了。(提示:有了例子,再進行闡釋,從對于例子的具體分析中把論點闡釋清楚,也是一般的評論文章常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