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學習要點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冰心受到沖擊,家被抄了,進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寧的五七干校,接受勞動改造,直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即將訪華,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黨和政府交給的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譯。在這段國家經濟建設和政治生活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樣,陷入困頓和思索之中。在十'文革'的動亂中,盡管受到不公正對待,她坦然鎮靜地面對一切,堅信真理一定勝利。她時時密切關注社會主義祖國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紀印象》一文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實踐證明,冰心是長期與黨患難與共的親密朋友。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祖國進入新的歷史 時期,冰心迎來了奇跡般的生平第二次創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將至,始終保持不斷思索,永遠進取,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于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她身體力行,先后為家鄉的小學、全國的希望工程、中國農村婦女教育與發展基金和安徽等災區人民捐出稿費十余萬元。她熱烈響應巴金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書籍、手稿、字畫,帶頭成?quot;冰心文庫'。冰心作為民間的外交使者,經常出訪,足跡遍布全球,把中國的文學、文化和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帶到世界各個角落。她為國家的統一和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典范。1995年,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同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出版座談會,趙樸初、雷潔瓊、費孝通、韓素音、王蒙、蕭乾、謝冕等出版座談會并發言,高度評價冰心巨大的文學成就與博大的愛心精神。
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云變幻,一直跟上時代的腳步,堅持寫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學運動的元老。她的寫作歷程,顯示了從'五四'文學革命到新時期文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偉大軌跡。她開創了多種'冰心體'的文學樣式,進行了文學現代化的扎扎實實的實踐。她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作家,是著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翻譯家。她的譯作如黎巴嫩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 1995年曾因此經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勛章。她的文學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得到海內外讀者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