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賦》教案及練習
3、環境描寫,烘托人物
本文的環境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緊扣主題,烘托了人物的心靈。“1954年,當第一支石油勘探隊踏入這浩瀚的‘生命禁區’時,運載物資、陪伴他們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駱駝”,這句話不僅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和自然環境,也暗示了故事的結局。“遠處綿延起伏的阿爾金山”,“那被風沙撕裂的道道褶皺”,“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礫,只有沙礫……”等自然環境的描寫,不僅烘托了石油勘探隊所面臨的困境,為隊長下令舍棄駱駝的決定和范介民冒死尋找駱駝的舉動作了鋪墊,促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表現了主人公義無反顧、英勇獻身的精神。
四、問題探究
1、文章為什么以《駱駝賦》為題?
作者采用托物喻人的手法,借贊美駱駝的堅韌頑強、無私奉獻,歌頌了駝工范介民以及和范介民一樣勤奮工作、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我國第一代石油工人。
2、如何看待范介民為駱駝“跪倒在地”、“失聲大哭”,并義無反顧地踏上尋找駱駝的道路的行為?
作者筆下的范介民之所以會為駱駝“跪倒在地”、“失聲大哭”,并會義無反顧地踏上尋找駱駝的道路,是因為在他的靈魂深處,駱駝不僅僅是國家的公共財產,而且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沒有找到駱駝之前,他在潛意識里不相信自己會死,他深信,他是一定會找到那峰駱駝,同它一起回來的,這種珍視生命的感情和堅定不拔的信念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動不已。
3、葛隊長、老向導為什么會做出舍棄駱駝的決定?
為了維系全隊8個人的生命,他們不得不“邁著沉重的步子”告別倒下的駱駝,他們清醒是明白,生命不是屬于他們個人的,自己肩上擔著為祖國勘探石油的重任,“必須戰勝死亡,走向希望”。他們的行為也是珍愛生命的表現。
4、文章為什么要寫在范介民的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幣,這錢是他第一個月留下的工資,準備寄給河北老家雙目失明的老母親”的細節?
這樣寫,不僅補充介紹了范介民是河北人氏,年僅18歲,家里還有一個雙目失的老母親,更重要的是要表現他忠于祖國石油事業,孝順老人的品質和精神,并且告訴我們,正是千千萬萬個像范介民一樣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人物,甩掉了中國是個貧油國的帽子。
【練習解答】
一、參考答案:本文講述了石油勘探隊的駝工范介民為搶救駱駝、尋找駱駝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二、設計本題旨在讓我們仔細閱讀課文,注意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語句,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加深和鞏固對課文的理解。
三、1、形象地描寫出駱駝在奄奄一息時對生命的渴望。
2、形象地表現了隊長被迫舍棄駱駝時的痛苦和無奈。
四、駝工哀求隊長救救駱駝,隊長為了維持石油勘探隊員的生命,沒有救駱駝。這不能表明他們有著不同的生命價值觀,因為他們都熱愛生命,都是為了拯救生命。
【類文品讀】
丁香賦
每當冰雪消融,一股細細的清香立刻浮滿北國冰城,是丁香選擇了哈爾濱,還是哈爾濱選擇了丁香?問花花不語,天地間都在感嘆著花與城的奇緣。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丁香開。”當春風尚未完全驅走哈爾濱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綻滿枝頭,如霞如煙,哈爾濱的春天實在是太短暫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個夢,與哈爾濱的春天交相輝映,有了丁香花,哈爾濱的春天就變得芳香四溢,美倫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