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第3段:草莓的香味,使察覺幾個月前的景色與現在的景色的不同,作者在不變中找到了變化。
第二部分(4-6),寫作者對生命演變的聯想和感悟。
第4段:與第1段相對應。
第5段:與上文第3段相對應,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表現了作者珍惜年華、積極進取的精神。
第6段:結束全文,充滿理趣,引導我們去回味,去聯想,去思索,去感悟。
三、寫作方法
1、觸景生情,運用聯想,抒發情感。
作者由一顆晚熟的草莓引發了對季節更替、生命演變的聯想,從而抒發了作者的情感。沒有聯想就沒有世界。聯想是由此想及彼。進行聯想時要抓住二者之間的相似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由一顆草莓,引起回憶,突然感到季節在表面似乎不變的情況下,在悄悄變化著,由此聯想到歲月也是如此,從而抒發情感,表達情意。
2、前后對應,條理清晰。
課文第4、5段分別與上文1、3段相對應。第1段,面對九月的景物,以為“一切基本都沒有變”,聯想到第4段中的“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第3段的“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聯想到青春的空氣,“與今天我們呼吸的已大不一般”。這樣前后照應,條理更清晰。
3、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聯想。
作者通過草莓進行聯想,感嘆青春韶逝。
四、問題探究
句段理解:
“每日朝霞變幻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似水流年,徹底再造了我們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這句話如何理解?
作者沒有消極地感傷時光的流逝,雖然時光改變了我們曾經年輕的心性和容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思想成熟了,情感豐富了,生活的節奏從容不迫了。這方面失去了,其他方面我們收獲了。
【練習解答】
一、一顆晚熟的草莓,引發了作者對季節更替、生命演變的聯想,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寫了對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懷。
二、作者這樣寫的目的,一方面表現了季節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另一方面,從全文的行文思路看,也是為了引發出下文對生命演變的聯想。
三、作者面對九月的景物,以為“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感到自己是成年,但“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一切都如花似錦,韶華燦爛”。由“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想到青年時代的我們,與現在的我已大不一般。
【類文品析】
金色花
偶爾看見人家陽臺上花草繽紛,煞是艷羨,激起我養花的興致。我從朋友家里陸續弄了一些花草來,海棠、月季、文竹……開始還能記著澆水、松土,但到底很難始終不渝。我這才意識到,養花并非什么閑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來了。
不論陰晴雨雪,也不論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龜裂,它總是綠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貪婪地食著陽光和空氣。
可這并未給我帶來歡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無遺憾地想,為什么美的總是那么嬌弱,而不美的卻總是那么倔強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這樣易于生活該有多好啊。對于它的存在,我卻不再關心。
許久后的黃昏,我倚著陽臺望遠,無意瞥見了這盆仙人掌。它竟橫豎添了許多新枝,刀戟般凜凜*開,待細看時,我都忍不住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