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兒子的一封信》教案2
④個性化感悟:師生共同體會書信中蘊含的情感。(餌說:在此板塊中,老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進行引導:父親肯定兒子優點時是怎樣的感情?為什么要對兒子提出希望?文中哪些事例你印象最深?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站在父親的角度談談你的感受。另外,這部分要運用“對話”理念,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在多方、平等、碰撞、互補的基礎上完成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
明確:這封信充滿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其中主要有這樣幾種情感:
一、贊許、欣賞之情。作者認為兒子具有優秀的品行,“心地善良”,“具有平民思想”,這些都是作者贊許、欣賞的地方。文中列舉了他對大自然充滿愛心的事實,同時還稱贊他誠實,不說謊,并且我們“反過來也被你的行為所教導”。“平民思想是現代化和現代政治最重要的靈魂”,談兒子的“平民思想”時,寫他喜歡去平民居住的胡同,不以高干子女自居,兒時坐小汽車“宛如做了虧心事”,有時在街上拾起別人扔的廢紙放進垃圾筒。事情雖小,卻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兒子的這兩個優點,正是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之本,故而作者充溢著贊許、欣賞之情。
二、擔心、憂慮之情。兒子身上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舉輕若重”,“意志稍缺”等。“小時候,別人批評一句,你牢記許久。考試前,你如臨敵;考試若小挫,你總苦苦焦慮不安”,“有時候做題答案與同學一致,明明是自己做的,卻懷疑:我是不是抄同學的?”這種拿不起、放不下的性格對兒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兒子“考試小挫后也屢次發誓不玩游戲機,但常擋不住它的誘惑”,意志力還不夠強,所謂“堅強者辦大事”,因而父親對兒子的缺點本能地充滿擔心、憂慮之情。
三、希望、渴盼之情。.基于兒子的不足之處,父親提出了兩點希冀:一是“應有博大的胸懷”,二是“要有鐵一般的意志”。這兩點正是一個人感悟人生真諦、追求生命價值的基石,正是一個人戰勝挫折、迎來勝利、迎來成功的橋梁。作者飽含真誠的目光渴盼著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擁有這兩筆財富。
五、布置作業
1.抄寫并解釋詞語:
倚馬萬言 凈土 銳減 取悅 熟稔 希冀 豁達 訣竅
2.思考:十四歲作為人生的一個臺階,你認為還必須具備怎樣的一些品質?要求:(1)要言之成理,(2)形成文字,準備下一節課演講發言。
第二課時
一、個性化論壇(解說:個性化論壇即自由表達、暢所欲言、思維碰撞的平臺,是個性化感悟的具體展開。在這里,學生可以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聽與說雙方互動,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在這里,有個性的張揚、情感的流露,鑄就學生個人獨特的價值判斷。)
1.請同學們圍繞下面的幾句話充分發表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①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過看重。
明確:每個學生的經驗、愛好、興趣、情感都不同,因而對這些句子的理解也肯定存在著差異,老師應該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他們的發展提供空間。以下觀點和解說只作為老師的備課參考。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珍惜它。對社會上那些作踐自我生命,把生命當作兒戲、浪費生命的現象,我們應該鄙視。然而珍惜并不等于固守和過分的在意,如果你一味地去擔心生命的消亡,一味地看重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你就會陷入自怨自艾的精神泥潭中。課間為了點小事和朋友鬧了矛盾,生活中不容許別人對你有任何誤解,丟了一塊橡皮你牢騷滿腹,一道難題你沒有做出來你傷心不已……這些都是你太過看重生命的緣故,這不是一種面對人生的良好心態,如果你想到生命僅僅是一個過程,生命中還有其他很多分量更重的事情,也許你就會釋然些。不妨聽一個美國青年羅勃•摩爾講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