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2.桓侯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訴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要拒絕批評幫助。
二、1.以為:即以(之)為,把(它)作為2.望:遠遠地看還:回轉,掉轉。3.故,特意地。4.索:尋找
三、略
【類文品析】
醫扁鵲見秦武王
《戰國策》
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注釋
①扁鵲:戰國時名醫,姓秦名越人,渤海郡人,醫療經驗豐富,擅長各科,反對巫術治病。入秦后,太醫令自知不如,派人將他刺死。②除:去掉,此處引申為醫治。③石:石針,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④此:如此。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除之未必已也(已: )
②將使耳不聰,目不明(耳不聰: )
③扁鵲怒而投其石(投: )
2.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①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
②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3.透過“君以告扁鵲”一句,你能看出秦武王有哪些性格特點?
4.分析扁鵲的話語,想一想:扁鵲所認為的治國道理是什么?
5.請選出下列說法中有誤的一項( )
a、“武王示之病”的正確語序是:武王以病示之,翻譯成現代漢語是: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給了扁鵲。
b.扁鵲僅從武王治病的猶豫上就得出結論:“知秦國之政”、“君一舉而亡國”,未免顯得過于草率、武斷。
c“扁鵲怒而投其石”中的“怒”字用得好,它寫出了扁鵲的神情態度:不愿與庸人為伍。
d.左右大臣的話并非沒有道理,.但扁鵲卻能“怒而投其石”,這是因為他有高深的醫療水平。這一點能啟發我們:藝高人膽大。
6.從本文所闡述的道理或給人的啟發這一角度再自擬出一道題目,并給出答案。
題目:
解答:
(答案參考:1.①治愈(病消失)②耳朵聽不清③丟、扔 2.①君王同聰明的人商量,又同不聰明的人一道來敗壞。②憑這一點就可以了解秦國的內政,如此下去,君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3.缺謀少斷,個人主斷能力差,容易被別人所左右,愚蠢而又顯得老實。 4.要善于聽取賢人的意見,要遠離庸才。 5.b(提示:管窺而知全豹,扁鵲從武王對小事的處理態度、方法及過程中了解到武王的性格特點,從而推知秦國的內政,應該說很有道理。) 6.略)
【同步訓練】
一、基礎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扁鵲( ) 桓公( ) 腠理( ) 還走( ) 骨髓( )
2、《扁鵲見蔡桓公》選自 ,作者是 時代重要的思想家。
3、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益: )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還: )
桓侯故使人問之 (故: )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及: )
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 (索: )
桓侯遂死 (遂: )
4、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