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有講有練
有一家姓蔣的,享有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已經三代了。我問他,他就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事情上,我父親也死在捕蛇這件事上。現(xiàn)在我繼續(xù)干這事已經十二年了,幾乎喪命好幾次了。”他講到這些,臉上好象很悲傷的樣子。
我可憐他,并且對他說:“你怨恨捕蛇這項差事嗎?我打算去對主管收稅的官吏講一講,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么樣?”
姓蔣的聽了大為傷心,眼淚汪汪地說:“您是哀憐我,想讓我活下去嗎?那末我干這個差使的不幸,還不及恢復我的賦稅那樣嚴重。假使當初我不應這個差,早已經困頓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居住此鄉(xiāng),累計至今有六十年了,而鄉(xiāng)鄰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在賦稅逼迫之下,他們竭盡田里的出產,罄空室內的收入,哭哭啼啼地遷離鄉(xiāng)土,饑渴交加地倒仆在地,吹風淋雨,冒寒犯暑,呼吸著毒霧瘴氣,由此而死去的人往往積尸成堆。先前和我祖父同時居住此地的,現(xiàn)今十戶人家里剩不到一家;和我父親同時居住的,十家里剩不到兩三家;和我本人同住十二年的,十家里也剩不到四五家。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我卻因為捕蛇獨能留存。每當兇橫的差吏來到我鄉(xiāng),從東頭鬧到西頭,從南邊闖到北邊,嚇得人們亂嚷亂叫,連雞狗也不得安寧。這時候,我便小心翼翼地爬起身來,探視一下那只瓦罐,見我捕獲的蛇還在里面,于是又安然睡下。平時精心喂養(yǎng),到時候拿去進獻,回家就能美美地享用土田里的出產,來安度我的天年。這樣,一年里頭冒生命危險只有兩次,其余時間便怡然自得,哪像我的鄉(xiāng)鄰們天天有這種危險呢!現(xiàn)在即使死在這上頭,比起我鄉(xiāng)鄰們的死已經是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我聽了愈加難過。孔子說過:“苛政比老虎兇猛。”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如今拿蔣姓的事例來看,說的還是真情。唉!有誰知道橫征暴斂對老百姓的茶毒,比毒蛇更厲害呢?因此我對這件事加以述說,留待考察民情風俗的官吏參考。
【練習解答】
一、作者向蔣氏提出“更役復賦”的建議,這是作者的勸慰之辭,既然作者要求蔣氏在“役”和“賦”之間進行選擇,那么蔣氏不得不道出難言之隱。“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是全篇答話的綱,也是他“大戚,迂然出涕”的原因。反映了當時封建統(tǒng)治者橫行暴斂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同情。
二、1.如今,我接著干這件差事十二年了,險些送命也有好幾次了。嗣,繼承。幾:幾乎,差一點。
2.假如我不做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向:從前,這里有假設的意思。病:困苦不堪。
3.我提心吊膽地爬起來,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還在里面,這才安心地睡下。
恂恂:提心吊膽的樣子。弛然:放心的樣子。
4.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鄰居的死已經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這差事呢?
毒:恨,憎惡。
三、旨在考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情況,結合附文以及課文內容,談理解,只要符合課文即可。
【類文品析】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⑴式⑵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一⑶似重有憂者。”而⑷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⑸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⑹之,苛政猛于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