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同一題目的不同寫法
學習象征、對比的方法,理解象征的意義和對比的作用。
象征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于想象,采取一種委婉曲折、含蓄的說法。即目的要說乙,因為甲跟乙有聯系,于是只說甲、不說乙,使人從甲聯想到乙,通過作象征的事物(象征體)去理解抽象的意義——象征義。
高爾基的《海燕》一文中,“海燕”象征著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海鷗、海鴨。企鵝”象征假裝革命和害怕革命的人;“暴風雨”象征迅猛發展的革命運動;“大海”象征人民;“烏云、狂風、雷電”,象征反動勢力。
對比是把兩種互相對立的事物或一個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舉出來,加以對照,使對立面更加鮮明突出。運用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征,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
鄭振擇的《海燕》,采用的是同一事物作兩面對比,即以家鄉春天的小燕子與大海里的小燕子對比,前者嬌美,后者健美,其效果是加深了對小燕子的喜愛,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高爾基的《海燕》,采用的是不。同事物作正反對比,以海燕的勇敢無畏與海鴨等的恐懼膽怯對比,其作用是襯托出海燕無比英勇、樂觀的形象。
(四)小結:
對兩篇《海燕》的重點語段作了細致的分析后,我們更深切地領悟到了兩位名家高超的寫作技巧,同時,學習了象征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其作用,體會其好處。下一節課,我們將通過朗讀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四課時
一、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兩篇《海燕》其思想內容。
感受作者的愛國之心和投身革命的激情。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了解了兩篇海勃的寫作背景,分析了結構特點,比較了寫作方法。今天這節課先給兩篇《海燕》擬副標題,這有利于幫助我們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愛國之心和投身革命的激情。
(二)給兩篇《海燕》擬副標題。 下列幾個副標題可供參考:
鄭振蜂的《海燕》:祖國的象征——一
故鄉的化身
海外游子的心聲
絲絲縷縷的故鄉情
高爾基的《海燕》:勝利的預言家
渴望暴風雨的勇士
英勇無畏的先驅者
反抗上天的精靈
(三)品味語言:
(1)播放課文錄音,仔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風格。
鄭振鐸的《海燕》:語言細膩、抒情,感情真摯、深厚、情深意長,帶有優美、舒緩的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