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同一題目的不同寫法
教師只提供教學配套的明膠片。
二、教學效果:
三(3)班兩位學生是蔡展和李真彥
三(4)班兩位學生是陳上上和慈菁竹。
學生的表現非常出色,讓教師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少講,多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效果將會更好。
項目
課文 文體 立意 結構 內容 表達方式 語言
周建人的《蜘蛛》 知識小品文 激發人們觀察自然、研究自然的興趣 五個部分 說明蜘蛛怎樣結網捕食 說明、記敘、描寫相結合 準確生動知識性
趣味性
涂靜怡的《蜘蛛》 托物言志的散文 表達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兩個部分 記敘對蜘蛛由厭惡轉變為喜愛的過程 記敘、描寫、議論想結合 形象生動 富有哲理
七 《春天的腳步》兩篇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
掌握同一題目,不同的選材、立意、構思的方法。
掌握鯽、嗓、俠、邇、藉、櫛、徜、徉、遐9個字。
能力訓練:
初步學會用一個題目寫兩篇不同選材、中心、結構的作文。、
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改革開放的新氣象;感受新形勢下學習的重要性。
二、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第一篇課文的立意、構思、取材等特點。
體會描寫、記敘、抒情等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二、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標題中的“春天”的含義)
標題中的春天,既揭陽光明媚、大地復蘇、桃紅柳綠、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的春天,又指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全國上下所出現的大好形勢。我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農業、工業、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充滿活力。題為《春天的腳步》,實際上就是表現中國四化建設事業在闊步前進。
(二)介紹背景。
(三)檢查預習情況。
分析課文結構,理解課文內容。
全文共八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l—2段):寫早春使蘇北農村生機盎然。主要采用描寫的方法,描寫了春天的河水、山野、小草,用擬人的方法,寫出了春天的步步逼近,緊扣題目中的“春天”和“腳步。
第二部分(第3--7段):具體寫葦塘鎮的外觀,勤勞的人民,繁榮的農貿市場,人民優裕的生活,并插敘其歷史變遷。是課文的主體部分。
第三部分(第8段):抒情收筆,點明葦塘鎮以春天特有的步伐奮進。
(五)分析主體部分:
(1)“我”的哪些所見所聞反映出葦塘鎮的繁榮?
1、所見:
街道:寬闊潔凈、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房屋:鱗次林比、新建的
人們:姑娘們身著時裝;小伙子風度翩翩;上了年紀的人三三兩兩,邊走邊談
貨物:鮮嫩翠綠的蔬菜、水果散發出清香的山肴野蔌“魚龍陣”:黝黑的甲魚,乳白的編魚,桔紅的鯉魚,肥大的白鯽,名貴的鰥魚,其他不知名的魚蝦
所聞:馬達聲、喇叭聲、人們的說話聲、陣陣的朗笑聲
(2)“葦塘鎮歷史的變遷”這段插敘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這樣寫,為了形成今昔對比,以突出十一屆三中全會這股春風給葦塘鎮帶來的變化。
(六)小結:
本文以描寫春天的景象開始,展現了春天特有的畫面;再以蘇北葦塘鎮的發展變化為例,反映農村的經濟發展;最后以抒情收筆,揭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