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教案
一、導入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征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漚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級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在藝術創作上,樂府詩格律比較自由,雜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韻的。敘事性強。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優美。
2.關于《陌上桑》,可以讓學生收集,再適當補充。
這是一首在東漢時期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里的故事做過猜測,認為:《陌上桑》講的是趙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采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霸占為妾,于是羅敷作《陌上桑》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劣行為。
還有人認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見于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車對她說:“力田不如運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為妻,女子不從。秋胡來到家里,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這兩則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關系,現已很難考證。今天我們讀這首詩,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藝作品來看詩,欣賞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性。欣賞女主人公羅敷美麗、聰明、勇敢、忠貞,蔑視權貴的形象。
二、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語音準確,節奏分明,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絲] 青色的絲繩。[籠]裝桑葉的竹籃。[系]系物的繩子。
[籠鉤] 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行走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 種發髻名。其髻像云堆疊,歪在頭部的一側,是當時時髦的發式。
[明月珠]寶珠名。
[緗綺] 淺黃色有花紋的紡織品。
[孺] 短襖。
[行者]過路的人。
[下擔]放下擔子”[捋]撫摸。[髭須]胡須。
[著(zhuo2]戴。[帩頭]包頭的紗巾。
[但]只。[坐]因為,由于。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使君]漢代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
[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漢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馬拉車。
[踟躕]徘徊,停滯不前的樣子。
[殊]美麗的女子。
[謝]這里是“請問”的意思。
[寧可]愿意。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一何]怎么這樣。
[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
[千余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
[上頭]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 憑什么。[識] 辨認。
[腦] 深黑色的馬。[駒] 兩歲的馬。這句說騎著白馬,后面跟著騎著小黑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絡] 這里指網狀物兜住。這句說馬頭上戴著金色的籠頭。
[鹿盧劍]劍把用絲絳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