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課堂實錄及其評點
(師生齊聲背誦這一段)
師:好,這一步我們也做完了。
〔這是第二個教學板塊。教師注意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這兒強調、突出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讓學生自由地暢談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內容。沒有運用提問的手段,但課中的發言卻同樣話語紛紜,這既表現出教師的教學技藝,又表現出教師教學的理念。〕
師:下一步的學習更艱苦、更有趣味,而且更能表現我們語文學習的水平。那就是“品讀”。品什么?品讀課文中你認為用得非常好的字詞,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說一說“發現”的話。比如剛才同學們說的那句“他遇到巉巖前阻,他憤激地奔騰了起來,怒吼著,回旋著,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沖倒了這危崖,他才心平氣和地一瀉千里。一句中,“憤激”、“怒吼”等詞語用得很生動。下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尋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圓圈劃出自己認為用得好或有質疑的的字詞或句子,再想想理由。
(同學們活動。)
師:有同學已經準備發言了,現在請前后兩個座位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然后開始發言。
生1:我提問與課文內容無關,與作者有關。可以嗎?
師:當然可以。
生1:老師在剛才的時候說是冰心先生,而冰心不是我們的奶奶嗎?女士也可以稱呼為先生嗎?
師:哪位同學替他回答?
生2:對一些有成就的女士、很尊重的女士也可以成為先生。
師:是的,比如我們以前學過一篇散文《我的老師》,里面說我的老師蔡蕓芝先生,也是為了表達對老師的贊美之情。
生3:這里寫得好“生命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濕潤的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而出”。就修辭來看,是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就詞語的表現力來看,“聚集”、“欠身”等形象地寫出生命力量的沖動與奮進。師:你體會得很好。
生4:“也許有一天,他再從海上蓬蓬的雨點中升起,飛向西來,再形成一道江流,再沖倒兩旁的石壁,再來尋夾岸的桃花”。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生即使有什么挫折,有什么失敗,也不要緊,我們還可以重新再來。
師:對,“心若在,夢就在,不過是從頭再來”。
生5:“……不是開花的驕傲,也不是結果的快樂,而是成功后的寧靜和怡悅”這里的“寧靜”和“怡悅”寫出了樹的燦爛之后的平淡。
師:用詞很準確。
生6:“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這句話,寫出了我們生命在整個自然界的地位,希望讀者熱愛自己的生命。但我這里有個疑問,我認為語序應該調整,因為前面說是先說的江流,后說的是葉子,但后面的語序卻不對應。
師:看樣能夠我們也可以挑戰名家了。
生7:“好比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長變的四時”中語言很簡潔,特別是用“不同的兩岸“和”“長變的四時”比喻人的一生,我認為很形象。
師:你的發現能力非常強。
……
〔這是第三個教學板塊。課文在這兒得到了有力的突破,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這兒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深諳課文的閱讀教學不是老師的分析能夠代替的,從而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徜徉,讓學生在“品析語言”“欣賞語言”這樣高層次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習得語感,提高閱讀水平。從學生發言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是異彩紛呈,令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