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斷想》教案2
師:的確如此,地下森林經過了風風雨雨,幾萬年的垂死掙扎,終于重見陽光,往日黑森森的峽谷變成了今天陽光明媚的森林。。
生2:我發現:“秋日的艷陽在森林的樹梢上歡樂地跳躍,把林子里墨綠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黃的楊、火紅的楓,打扮得五彩繽紛”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 整齊的句式,簡練的語言,以及擬人的應用,使語言顯得精致而優美。
師:這位同學從句式和修辭的角度,對他喜歡的語句進行了品味。
生3:我發現“雖然你擁有珍貴的樹木,這大自然無價的財富,然而你沉默寡言,與世無爭――多么不公平啊,你這個世上罕見的地下森林”這句寫得蘊含哲理,它的美妙在于寫出了地下森林具有沉著謙遜的品格,它與世無爭,默默無聞。
師:是啊,地下森林沉著謙遜的品格,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生4:我發現:“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誰說災難只會帶來毀滅,在毀滅之后還會有重生,所以不要因災難而嚇倒,“災難”有時也是“美好”的信使。
師:這位同學引用名言,進行了富有哲理的分析,告訴我們災難并不可怕,我們應該像地下森林一樣,在逆境中成長。
生5:我發現:“干枯的小草兒在我腳下發出簌簌的響聲,似乎提醒我注意它。它確實比你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幾公分呢,這得意的小草兒,然而我卻想攀著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寫得蘊含哲理。它哲理在于它的樂觀處事的態度,它的這種豪邁無時無刻不震憾著我們的心靈,地下森林憑它堅強的意志,足以讓它自豪與樂觀的宣布:“我是森林。”
〈專家點評:用發現閱讀法進行語言品味,既突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以教師的指導、點撥為輔,雙邊活動熱烈。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度,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
四、合作探究,質疑問難
師:剛才同學們的精彩發言,展示了自己的風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將你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然后請中心發言人在全班來進行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專家點評: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合作學習的空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出不懂的問題,相互啟發,思想相互碰撞,問題得到解決,并產生創新的火花。〉
生1:文中有很多的問句,有何作用呢?
師:這個問題提的很有價值,我們得好好探究一番。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生2:文章的開篇就連用了三個問句,我認為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出下文。
生3:我覺得還向我們提示了地下森林是怎樣形成的。
生4:我來談談這幾個問句吧!“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陽光是公平的嗎?峽谷莫非不明白?”這三個問句與前三個問句不同,是無疑而問。
生5:我同意他的觀點。我覺得這里表達了一種對陽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緒。
師:大家在前面找一找有沒有相關的語句可以證明這一點。
生6:我找到了。這一句:“都說陽光是公平的,在這里卻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