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從“三美”的角度品讀現代詩歌,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從“三美”的角度品讀現代詩歌,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品讀詩歌,理解詩中的“我”與祖國的關系。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1、涵詠品味 2、意象分析
學法指點:
1、誦讀法 2、自主探究 3、仿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愛國是個古老的主題,從《詩經》發軔,《楚辭》登程,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了以屈原為代表的眾多的愛國詩人,他們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系的。經歷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朧詩人舒婷,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淀,將個體的“我”匯注于祖國的大形象,抒發了富有時代特征的一代人的嚴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頑強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體會詩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二、聆聽詩意
1、教師范讀全詩,學生標注字音,劃分節奏,體會情感。
2、認讀生字詞。
干癟(biě) 駁船(bó) 蝸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緋紅(fēi) 淤灘(yū) 纖繩(qiàn)
三、品讀詩意
1、學生自讀全詩,圈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在全班交流。
2、學生展示性朗讀。(張天蕊、申大。
四、感受詩意
1、我們把詩歌中浸染或滲透了詩人情感的形象稱作“意象”。請分別從四節詩中找出作者所使用的意象,并分析這些意象的特點。
2、分別從四個意象群的角度看,本詩各節分別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詩人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情感?
明確:(貧困、落后的祖國 ;痛苦、追求的祖國 ;新生、希望的祖國 ;養育、獻身的祖國。)
(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情感,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3、明確:繪畫美。
4、找出本詩最主要的韻腳。(明確音樂美)
5、教師講解:本詩四節結構基本相同,句式多采用“我是……”,每節結尾以“祖國啊”作結。詩歌整齊的結構形式表現為一種建筑美。
6、小結:詩歌的“三美”原則。
詩歌獨特的意象、優美的意境表現出一種繪畫美;
詩歌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表現出一種音樂美;
詩歌嚴謹的結構、整齊的形式表現出一種建筑美。
這是一首好詩的共同特征。
7、難點突破:
1思考:詩中的“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明確:“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我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在形象里的。
2一提起祖國,人們往往會想起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四大發明、地大物博……以此歌頌祖國的強盛偉大。而舒婷此詩卻寫祖國的災難深重、落后貧困,曾有人說,她這是“攻擊社會主義”,“暴露陰暗面”。對此你怎樣看待?(此題沒有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