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九下7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后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借助注釋、詞典自行理解。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3、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服,名詞作動詞,穿。)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聞,使……聞,動詞使動用法)
4、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5、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后置句)
(5)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6、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2)第二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3)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等詞語。
學生討論交流
個別抽查或集體齊背。
學生自由發言。
第二問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對自己的美貌略有懷疑。因此,應帶有疑慮,并且急于知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對象是小妾。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