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故鄉
學生思考回答,大屏幕顯示:天氣陰晦、冷風嗚嗚、蒼黃的天、橫著蕭索的村莊——沒有一些活氣。
齊讀來感受一下這種悲涼。學生讀。
如果說故鄉景色的悲涼可能會受到“我”的心情的影響(怎樣的心情?)或者天氣的影響(怎樣的天氣?),而故鄉的人卻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課文中寫了故鄉哪些人,主要寫了誰?
我們先來看看二十年后的閏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屏幕顯示問題、畫面)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適時點撥、啟發。
師生共同歸納梳理:外貌的變化、與我的距離、生活的現狀、精神的麻木、寄希望于偶像
故鄉中作為好朋友的農民閏土景況是這樣的凄涼,那作為小資產者的鄰居楊二嫂的情景又是怎樣呢?
思考楊二嫂有哪些方面讓我悲哀。(屏幕顯示問題及畫面)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點撥、啟發
師生共同梳理:外貌的變化(說明經濟狀況的衰落)行為放縱卑下、語言尖刻潑辣
如果說閏土的麻木讓人同情,那么楊二嫂就令人可嘆可鄙了,他們被生活壓迫的扭曲了,“我”怎能不悲哀呢?所以這篇文章讀起來讓人感到特別的沉重。
全文的底色是沉重的,那么有沒有一點亮色呢?
學生看課文思考、回答、討論,教師梳理歸納:在課文的結尾,作者寫出了理想中富足美麗充滿活力的家鄉,并且相信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實現。
齊讀背誦“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這篇小說寫于1921年,辛亥革命已經過去十年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是順應社會發展的,但農村經濟為什么急劇衰落,農民們的生活為什么更加艱難?(屏幕顯示:背景)
教師略加解釋。
板書設計:
故鄉的景物
悲哀 閏土
故鄉的人
楊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