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教案
三、拓展閱讀
(一)閱讀下文,請直譯:
莊子送葬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注釋:①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國都。“郢人”指楚國都城里的某人。 堊:石灰 慢:通“墁”,涂抹。 ②匠石:工匠名。 斲:削,清除。 ③運:揮動。 斤:斧頭④聽:任憑。 ⑤宋元君:宋國國君。 ⑥質:對手。 ⑦夫子:指惠子。
指名翻譯,教師明確:(莊子給親朋送葬,經過惠施的墳墓,回頭對隨從的人說:“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蒼繩翅膀那樣大小的白土子,讓匠石把白點砍掉。匠石運斧如成風,聲聲作響地砍它,砍盡了白土子而沒傷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聽到此事,召匠石說:‘試試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說:‘我以前砍過,但是,我砍的對象已經死很久了。’自從先生死了后,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辯論的對象了!” )
小結: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二)拓展閱讀,欣賞《莊子》散文特色
秋水(節選)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sì)渚(zhǔ)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天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小結:《莊子》善于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說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地交融在一起。想象神奇,語言靈動而有氣勢,幽默、詼諧,是諸子散文中的精品。
四、語文活動
從本文的兩則故事中選一則改編成課本劇,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礎上補充情節。注意要對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此題意在讓學生領會《莊子》寓言機智、幽默,富有想像力的特點。)
課外分組準備,用一課時展示。
五、布置作業
完成配套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