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節選)
杰克從未有過歡樂的童年,弗洛拉忙于掙錢養家,把他扔給一個黑人奶媽珍妮,因此他享受不到母愛,他沒有穿過一件“買來的”衣服,沒得過一件玩具,真是寂寞極了。幸虧他異常聰穎,五歲時就能讀能寫,很早就從讀書中得到慰藉,他讀的第一本書是華盛頓•歐文的《阿爾罕伯拉》,這本關于中世紀西班牙摩爾人的傳奇故事,看得他入了迷。第二本是維達的《西格納》,講一個低賤的“私生子”(和他一樣!)刻苦奮斗,終于成了個偉大的音樂家,這個故事不就是我們理解杰克本人一生道路的某種啟示嗎?
杰克八歲時,約翰養雞失敗,農場被拍賣,全家遷入奧克蘭的貧民窟,比他大八歲的伊麗莎姐姐(約翰前妻所生)一向對他很好,她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竟嫁給帶有三個兒女的老鰥夫希珀特,離家而去,使杰克更覺凄涼。杰克十歲就不得不干活掙錢了,每天清早要賣完早報才能去上學,放學后還要賣晚報,星期天到滾球游樂場去干雜活,把掙來的每一分錢都交給家里。雖然他能用于學習的時間不多,但他抓得緊,效率高,小學畢業時成績優異,被推為畢業生代表。他不但功課好,而且知識面很廣,因為他從奧克蘭圖書館里免費借閱了大量游記、傳奇和冒險小說,平均每周總要看完兩本書!
嚴峻的環境使他早慧早熟,他很早就立下大志,他的座右銘是:凡是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要做到,并且還要做得更好!
上不起中學,他進罐頭廠當童工,工資每小時一角。為了歸還家里的欠賬,有時他要連續干二十多個小時。后來他回憶道,“我不知道在奧克蘭有沒有一匹馬干活的時間有我這么長?”短篇小說《叛逆者》就是他這段生活的寫照,只是他比小說里的強尼更堅強,他說自己從來沒有在體力勞動中打過敗仗。
他看到當苦力沒有前途,就向黑人奶媽珍妮借了三百塊錢,買了一艘帆船加入一個偷捕牡蠣的海盜幫,后來這些人起了內訌,把他的船鑿沉了,杰克憤而加入魚警隊,專門逮這幫“賊”。16歲時,他跟隨一幫流浪漢,扒乘火車周游全國。17歲時登上“蘇菲•薩瑟蘭號”輪船,前往日本、俄國海域捕獵海豹。他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也沒有中斷認真讀書的習慣,他的文化素養大大提高了,并且漸漸萌生了創作的熱情。他的年齡雖小,可是生活經歷已經相當豐富了。
從遠東歸來后,他進黃麻廠做工,工資還是每小時一角。這時,舊金山《呼聲報》舉辦征文比賽,杰克在母親的鼓勵下,于整天辛苦勞作之后,僅用三個晚上就寫成一篇《日本海上的颶風》,拿去應征,結果榮獲第一名。當時杰克才17歲,初次顯示出他的文學才華。這次成功更堅定了他走文學創作道路的決心。此后,他在終日辛苦勞作的不利條件下,以驚人的毅力寫出大量各種體裁的作品,像連珠炮似地轟擊著各家文學刊物的編輯部,但他那些描寫下層社會生活、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的作品當時還不能為出版界所接受,所有的投稿都被無情地退回,最后終于到了連一張郵票都買不起的地步。后來他進發電廠當鏟煤工,工作量大得驚人,像他這樣的壯漢也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干完,一位老工人偷偷告訴他,這份工作原先是由兩個人分兩班干的,資本家為了省錢,用你一個人把原先那兩名工人頂走了。過了不久,有一天那位老工人指著報上一條“失業工人棄家自盡”的消息對杰克說,那自殺的正是被你頂走的兩個人中的一個!這件事對杰克的刺激太深了,當天他扔下工作就離開了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