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節選)
《熱愛生命》沒有離奇曲折的情節,沒有輕松抒情的筆調,但卻使人慨然以悲,欣然以喜。這是和杰克•倫敦的高超的寫作技巧分不開的。
小說一開始就接觸到主體部分,沒有故事的開端和發展,而是從近高潮處寫起。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是兩個又累又乏的淘金者,然后其中一個走出畫面,另一個則呆呆地站在荒野中。接著是一個特寫鏡頭:淘金者環視了一圈荒野雪地,眼神狀如受傷的鹿一樣,顯出了恐懼的表情,他的亂棕似的胡子在抖動,他的左腳踝受傷了,所以把沉重的包袱向左肩挪了一下,又一顛一跛地向前走去……他的目的就是要走出荒野,所以小說直接從這里起筆。
整篇小說沒有告訴我們淘金者的姓名,也沒有一句對話,但卻給了主人公以生命,使他躍然紙上。原因之一是因為小說心理描寫的細致真實。盡管沒有花紅柳綠,你追我逐,沒有血流如注,打斗暗殺,但卻真實可信,吸引讀者。當他在沼澤邊發現許多零亂的骨頭時,他端詳著這些骨頭,它們已經給啃得干干凈凈,精光發亮,其中只有一部分還沒有死去的細胞泛著粉紅色。“難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變成這個樣子嗎?生命就是這樣嗎,呃?真是一種空虛的,轉瞬即逝的東西,只有活著才是痛苦。死并沒有什么難過。死就等于睡覺。它意味著結束、休息。那么,為什么他不甘心地死呢?”我們也正是帶著這個問題被作者的筆墨所吸引和感染的。
小說還極力描寫了荒野的景色,從而為表現主人公的心情和小說的內容服務,如“他把周圍的那一圈世界重新掃了一遍……到處都是模糊的天際線。小山全是那么低低的。沒有樹,沒有灌木,沒有草──什么都沒有,只有一片遼闊可怕的荒野……”天空也是灰色的。“沒有太陽,也沒有太陽的影子。”在這樣的荒野中,一只大棕熊又站在他的眼前,“發出威脅的咆哮”,狼也多起來了,“狼嚎的聲音在荒原上飄來飄去,在空中交織成一片危險的羅網,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嚇得他不由舉起雙手,把它向后推去……”當病人和病狼在荒原里拖著垂死的軀殼,相互獵取著對方生命的時候,淘金者在與猛獸和大自然的搏斗中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主人公沒有被嚇倒,他一步一步地向著勝利走去,這就更襯托出了主人公的堅忍頑強。
描寫細致是這篇小說非常突出的特點,作品中兩次描寫了淘金者把包袱往左肩挪動了一下,間接地告訴讀者主人公的右腳已經扭傷了。主人公數火柴、分火柴一段也寫得非常細致,還有撕毯子裹腳,舀水坑里的小魚,砸猛獸吃剩的骨頭,追逐松雞等等,都寫得細膩剔透,吸引讀者。而這些都是與作者豐富的生活經驗分不開的。小說中還有不少詞用得很貼切生動,如主人公聽到狼嚎,不由自主地舉起了雙手,要把這嚎叫聲“向后推去”;他筋疲力盡時,兩條腿的關節都“像生了銹的鉸鏈”等等。
正當淘金者用最后兩天時間爬到離大船四英里、三英里、二英里,人們以為他勝利在望時,作者卻又宕開一筆──淘金者發現“那條船離開他仍然有七英里,而他每天連一英里也爬不到了。”這就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淘金者卻還不停地爬,到后來他一小時大概只能爬五、六米,然而他還是不停地搖晃,不停地向前扭動……這些情節既合情合理,又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