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中學 李娟
湖北省宜昌市第四中學 郭鋒
【教學依據】
(一)“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語文課程標準》從合作探究的角度對語文學習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文章描寫人物非常傳神,性格鮮明,敘述語言對仗工整,辭藻華麗,文采飛揚,正義凜然,氣勢磅礴,是一篇訓練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好材料。
(二)文章塑造的唐雎這一人物形象不畏強暴、蔑視強權,敢于與專制暴君抗爭,充滿了不屈精神與正義之氣,使一切威逼利誘相形見絀。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同古人展開心靈對話,理解古人特殊的思想感情,從歷史資料中去發現和領會中華民族的那種為追求理想、報效國家,”“不因禍福避趨之”的傳統美德,讓他們從杰出人物身上汲取力量,砥礪意志。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理解并學習唐雎的不畏強暴,自主自強的精神
(二)學習在尊重史實的基礎評價人物
(三)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積累文言詞匯,培養文言語感
(四)學習本文的對人物言行的簡潔傳神的刻畫方法
〖教學方式〗
(一)多種閱讀方法的綜合運用
因為是文言文,就要求學生反復朗讀,達到能背誦,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因為本文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文章描寫人物非常傳神,則要求學生精讀、品讀,指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及刻畫人物的方法,體會文章語言之妙。
(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綜合運用
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及寫作方法的理解;利用閱讀反思與批評,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三)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相互啟發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學構思〗
一、檢查預習,交流心得,引入新課
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介紹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并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陳述自己喜歡的理由;引入唐雎,導入新課,新課。
二、反復朗讀,質疑答疑,疏通文意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結合注釋,分組討論,提出疑點,師生共同探討,疏通文意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簡介事情發生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合作探究,理解人物,把握特點
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句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啟示,把握文章簡潔傳神的刻畫人物的方法。
五、結合實際,分析評價,啟迪思想
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思考唐雎的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讓唐雎的這種大意凜然的精神成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
【教學實錄】
一、檢查預習,交流心得,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現了許多杰出的人物,他們正如夜空中閃爍的群星照亮了歷史的天空,相信這些人物也曾照亮過你的心靈。請你說一說你最喜歡他們其中哪一位,并根據你查找的資料簡要說明理由。
生1:我喜歡秦始皇,喜歡他那雄吞六國,開拓創新的精神。他首次將全國分為36個郡縣,這種制度延續至今;他還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規定隸書為全國的統一文字,統一了貨幣,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足以顯現他的大氣、才氣與雄略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