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分類例說與實戰(思鄉詩)
把鄉思之情放在節日這一特殊日子里寫,可以表達得更為強烈,這也是解答這類詩詞的一大關鍵。王維有千古傳誦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逢年過節,是家人團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異鄉的天涯羈旅最想家的時候,王維的一個“倍”字道出了為什么詩人們喜歡把寫鄉思詩詞的背景放在節日的奧妙。這個道理無庸贅述,還是舉個實例來加以闡述為好。先看看高適的《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在新桃即將換舊符的除夕夜,詩人羈旅天涯,獨自一人呆在旅館里,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連唯一的一盞油燈也變得冷嗖嗖的,遙想家鄉親人們在燈火通明的大廳上歡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著呢?孤獨寂寞的清涼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詩人采用“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的手法,不說自己思念家人,而說家人思己,把深摯的鄉思之情表達得更為婉曲含蓄,其手法與杜甫的名篇《月夜》如出一轍。最后詩人還引發出明朝“霜鬢”還將增添幾縷的無盡感慨,可謂言已盡而意無窮。倘若這首絕句不是放在除夕夜來表現,其效果則要大打折扣。還有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自聽。把酒看花看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白居易《邯鄲至除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劉長卿的《新年作》(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等,都是這類詩詞中的頂尖佳什,理應熟悉。我們可用崔涂的《除夜有懷》(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出道練習題以鞏固之,題曰:“尾聯在詩中的作用上什么?詩人把鄉思之情放在除夕夜來寫收到怎樣的表達效果?”答題前須明確:尾聯往往有篇末點題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節倍思親”,自能得出正確答案:“尾聯起點題、點眼的作用。表達了嶺夜除夕,詩人正在飄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慶團圓,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飄泊,這就把因飄泊而引發出鄉思之苦更推進了一層。”
懂得在構思上采用“以超極表至極”的手法,是深入領悟鄉思詩詞的一大關鍵。那么,什么叫做“以超極表至極”呢?說簡單一點,就是詩人把所要表達的感情推到了極點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進了一步,超過了極點。哲學家認為,真理向前邁進了一步就會變成謬誤;而寫詩抒情超過極限,可能有悖常規,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卻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即以劉皂的《旅次書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上故鄉。)為例,談談純鄉思詩詞在運用此法的特點。詩人十年旅居并州,鄉思之情強烈到了極點,然而,回鄉的愿望不但不能實現,卻“無端更渡桑干水”,離家鄉越來越遠,其思鄉之情則超出了極限,無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當作自己的家鄉。詩人想回鄉卻南轅北轍,則情何以堪。至此,鄉思之情得到超強的表現,既微妙而又真實,所以成為不朽的名篇。而李白的《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則顯得深藏不露,人的故鄉只有一個,即使有第二故鄉之說,兩三個也已經是極限了,而詩中處處是故鄉之說則遠遠超出了極限,實屬荒誕;但因為在醉鄉之中,此說又頗為合理。而一旦酒醒后,其思鄉之愁則肯定更為強烈,其所謂“舉杯銷愁愁更愁”者也。我們可以用李覯《鄉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來出下面一道題:“這首絕句在構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說說此法的妙處。”解題前應做如下思考:極遠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鄉卻望不到,可見故鄉比天涯更遙遠;詩人恨極故鄉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見望鄉之難超過了極點。能這樣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極表至極”,倒在其次,做過這道題后也就會了。其答案曰“在構思上采用‘以超極表至極’的手法。運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達的鄉思之情變得最為強烈,達到超越極限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