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與妻書
我要跟你說的話就這些。我在陰間遠遠地聽到你的哭聲,一定以哭相應和。我平時不相信有鬼,而今又希望它真有。現在有人提出死人與活人之間有心電感應,我也希望他們說的是事實,那么我死后,我的靈魂還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為失去伴侶而悲痛。我平日從沒有把我的志向告訴你,是我不對的地方;然而告訴了你,又恐怕你天天為我擔憂。我對于犧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會推辭,可是讓你為此擔憂,確確實實不是我能忍心的。我愛你到了極點,所以為你考慮的只怕不周到。你有幸嫁了我,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國!我很幸運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國!我們總不能忍心只圖自己幸福。唉!方巾短小而情意深長,沒有表達完的,還有萬萬千千,你能夠想象到的。我現在不能見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大約會常常在夢里見到我吧!悲痛極了!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夜間四更時候,意洞親手寫。家里的伯母叔母們都通曉文字,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去請她們指教,應當把我的心意完全領會了就好。三、深入探究1. 怎樣理解課文的主題?【明確】這是一絕筆信,不會如文人那樣從容構思全篇,作者至愛妻子,又忍含妻子而死,這感情是復雜的。作者緊扣為何而死“汝不欲吾死”而竟就死這一主線,中心鮮明,條理清晰,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為了表達“吾至愛汝” 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復雜思想感情,作者采用了抒情、記敘、議論三種表達方式。全文感情充沛,很多語句都是直接抒情的。第一段“吾作此書時,尚有世中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整段都在抒情,抒發的是一種悲情。第2段“吾至愛汝……勇于就死”抒發的是豪情。第3段“嗟夫!……不能忘汝也!”抒發的是親情。第6段“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不能舍吾,其時時與夢中得我乎!”抒發的是依戀之情。為了表達對妻子的一片深情,作者以深情的筆墨記敘了幾件往事。第3段里對于夫妻生活的三個片段的回憶,表達了對妻子的愛戀和為妻子著想“無所不至”的一片真情。文章感人之處,除了“吾至愛汝”的夫妻之情外,更在于“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獻身精神及由此闡述的道理。2.作者所表達的“吾至愛汝”和“忍舍汝而死”矛盾嗎?【明確】文章中表現了林覺民的復雜的思想感情,“吾至愛汝”和“忍舍汝而死”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能夠為億萬民眾能過上幸福生活而欣然就死的人往往正是最熱愛生活的人。林覺民為了推翻黑暗的滿清統治,為了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拋愛妻,舍幼子,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在遺書中,作者為了安慰妻子,為了使妻子對他舍生取義能夠理解,反反復復地傾訴他對妻子真切的愛,說明正是非常愛妻子,并由此推及愛天下的人,所以忍心舍生赴義的道理,使妻子明白個人幸福與全民幸福的關系以及個人“親情”要服從革命需要的道理,表現了革命烈士為了使全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的崇高獻身精神。3.寫作特點分析(1)語言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本文語句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處處流露出對妻子的深情厚意。(2)記敘和議論相結合。本文既有回憶夫妻恩愛的敘述,也有曉之革命道理的論證,二者密切結合,有力地突出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