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閱讀教學指導第七講:弄清思路,明確結構
考 點:劃分文章(段)的結構層次、并說明理由。知識要點:一篇文章也好,一個文段也好,都有其結構方式,有其內容組合形式。段落之間、句子之間,或者按內容的主次關系組合,或者按時間的逐步推移來組合,或者按空間的合理轉換來組合,或者按情節的發展來組合,或者按各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來組合……
考試說明:按要求劃分層次,并說明理由、歸納段意。
考點示例:
一、閱讀《中國石拱橋》選段,按其行文思路,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并簡要說明理由。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⑴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⑵唐朝的張惠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⑶這座橋的特點是:(-)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⑷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⑸(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⑹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僅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⑺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⑻(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⑼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⑽(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⑾唐朝的張 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⑿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⒀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還刻著他的名字。⒁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簡析:第⑴、⑵、⑶句是介紹趙州橋的基本情況,總說其設計的科學、精巧。第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句則從四個方面詳細介紹趙州橋的特點。最后,第⒀、⒁句對趙州橋進行高度評價,對設計者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給予高度評價。所以答案應該是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
二、閱讀下面議論性文段,為其劃分層次,并簡要說明理由。
①古今中外的偉人、名家、學者,大都是虛懷若谷的人。②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③可他一貫把功勞歸于馬克思,他說:“我一生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一把小提琴,”④牛頓是偉大的科學家,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震古爍今的成就,被尊稱為科學家的一代宗師。⑤可他卻說自己像一個在沙灘上玩耍的男孩,只找到一顆卵石,發現了一只貝殼,而沒有認識真理的汪洋大海。⑥歌德是大詩人、劇作家和思想家,在自然科學方面也很有貢獻,他卻說:“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僅僅歸功于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于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人物。”⑦恩格斯、牛頓、歌德都是他們各自領域里的巨人,他們這樣評價自己是言不由衷的過謙之詞嗎?⑧不!這正是他們對自己的清醒的認識,正如德國著名作家約翰•保羅所說:“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⑨空虛的禾穗總是昂首向著天空,飽滿的禾穗則低頭向著大地。⑩朋友,愿你成為沉甸甸的禾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