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語文復習之語言運用:古今異義詞
【考點解讀】
古今異義詞是文言實詞的重要考查內容。因此,應在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中對古今異義詞多加留心,在文言知識的復習中,應對古今異義詞加以分類整理,牢固掌握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題型分析】
對古今異義詞的考查是歷年來中考的考查熱點,也是同學們容易出錯的地方。這種考查常見于主觀題中關于詞語的解釋、翻譯句子和客觀選擇題中。所以要求考生必須深刻地理解古今異義詞的轉變,從而牢固地掌握古今異義詞的知識。
古今詞義的演變主要表現在:
1.詞義擴大 如“江”“河”,古代專指長江、黃河,現在泛指大的河流。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李煜)!氨驹诤雨栔薄保ā队薰粕健罚。“山河表里潼關路”(《山坡羊•潼關懷古》)。又如“色”,古義是臉色;今義泛指色彩。例:“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林嗣環《口技》)。再如“響”,古義是回聲;今義為聲音。例:“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保ā度龒{》)
2.詞義縮小 如“臭”,古義可以指好氣味,也可指壞氣味;今義只指壞氣味。例:“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佩容臭,燁然若神人。”(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又如“妻子”,古義是妻子兒女;今義是男子的配偶。例:“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另如“禽”在古代包括鳥獸等動物,現代漢語里單指鳥類的總稱。
3.詞義轉移 如“戶”,古義指門;今義則為窗。例:“當戶理紅妝”(《木蘭詩》)。又如“犧牲”,古義指祭祀用的豬牛羊;今義指為正義事業而奉獻。例:“犧牲玉帛,弗敢專也!保ā恫軇フ搼稹罚T偃纭暗酢保帕x是慰問、安慰;今義是懸掛。例:“人皆吊之,其父曰!保ā度淌яR》)
4.感情色彩的變化 如“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詞,表示地位低下,見識淺陋,而現在則成了貶義詞,意為思想品質惡劣。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又如“爪牙”,古代是褒義詞,而今義指幫壞人做壞事的幫兇,是貶義詞。例:“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5.名稱說法改變 如“衾”改稱“被”(古義多是“披、覆蓋”的意思)。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又如“鐘”,古義是一種量器,而現在常用義是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
6.詞義強弱的變化 如“痛恨”,古義表示遺憾、惋惜,現在表示很深的仇恨。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保ā冻鰩煴怼罚
【方法指導】
對于古今異義詞的理解,古義的掌握是關鍵,我們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來幫助理解:
1.從字形上分析 如“孫權勸學”中的“勸”從力而不從言,可見它的古義不是“用言語勸說”,而是“勉勵、奮力”。又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的“醒”字,和“醉”“酣”等字一樣從酉,而不同“寢”“寐”等字一樣從“寶蓋兒”,可見它的古義和“睡醒”無關,而是“酒醒”。
2.從語境上分析 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與“一”“三”相對使用,可見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3.從成對使用的反義詞、近義詞上分析 如“是進亦憂,退亦憂”(《岳陽樓記》)中的“進”,它的反義詞是“退”而不是“出”,可見它的意義不是“進去”,而是前進,引申為“在朝廷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