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閱讀教學指導:實詞虛詞,各有側重
考 點:理解課文中常見的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知識要點:1、理解新課標規定的基本文言文篇目中重點實詞。2、根據語境理解課外文言文中重點實詞。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之”、“者”、“于”、“以”、等虛詞的用法。
考試說明:1、判斷對文言實詞或虛詞理解的正確與否。2、從所給選項中選出對文言實詞或虛詞理解的正確選項。3、理解文言文實詞的古今義。4、按要求正確理解文言實詞或虛詞。
考點例析
一、閱讀課外文言文——《草書大王》,然后答題。
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 當時流輩①,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當波險處④,侄罔然而止。執所書問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詬其侄曰⑤:“汝胡不早問⑥,致余忘之。”
注釋:①流輩:人們。②自若:像自己原來的樣子。不變常態。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險處:書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⑤詬(gòu):責罵。⑥胡:為什么。
1、 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1) 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 )
2) 使侄錄之。 ( )
3) 侄罔然而止。 ( )
4) 執所書問曰:…… ( )
2、 解釋下列加橫線的代詞。
1) 皆譏笑之 ( ) 2)詬其侄曰( )
3)汝胡不早問 ( ) 4)致余忘之( )
3、 這則故事該責備的是誰?為什么?
簡析:本題要求在閱讀課外文言文之后,按要求答題。第1題屬課外文言實詞的考查。第2題是對課外文言文代詞的考查。答案是:1、1)喜歡;2)叫、讓;3)迷惑(迷惑的樣子)(迷惑而無所得);4)拿、持。2、1)“之”指“他”;2)“其”指代“他”、“他的”;3)“汝”是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4)“余”指代“我”。第3題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性考查,這方面,前面第十講已有不少分析,故略。
二、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完成相關習題。
晏子之晉,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負芻②、息于途側者,以為君子
也。使人問焉,曰:“子何為者也?”對曰:“我越石③父也。”晏子曰:“何
為而至此?”曰:“吾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贖乎?”對曰:“可。”
遂解左驂④以贖之,載而與歸。至舍,不辭而入。越石父怒而請絕。晏子使人應之曰:“嬰未嘗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猶未可耶?子何絕我之暴⑤也!”越石父日:“吾聞士詘⑥乎不知己,而信⑦乎知己者。吾三年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贖我,吾以子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辭也,吾以子為忘。今又不辭而入,是與臣仆我者同矣。我猶且為臣仆,請鬻⑧于世。”晏子出,請見,曰:“向者見客之容,今也見客之意。嬰聞之,省行⑨者不引其過,察實者不譏其辭⑩,嬰可以辭而無棄乎?”越石父曰:“夫子禮之,敢不敬從?”晏子遂以為上客。 (《晏子春秋•內篇第五》)
【注】①牟:地名,在山東。②芻:柴草。③越石:地名。④驂:車前三或四匹駕馬中,轅馬邊上的馬。⑤暴:猛、急。⑥詘:通“屈”,屈服。⑦信:通‘“伸”,伸展。⑧鬻(yù):賣。⑨行:德行。⑩辭:謝罪、道歉。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