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語文復習之語言運用:古今異義詞
4.從今語中保存的古詞古義上分析 如“赴湯蹈火”中的“湯”古義是“熱水”的意思。與“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中的“湯”意義相同。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的“池”古義是“護城河”,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中的“池”意義相同。
【題型探究】
一、XX年各地中考試題中考查到的古今異義詞:
1.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2.走:錄畢,走送之。(古義:跑;今義:步行)
3.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義:偏愛;今義:私心)
4.色:聞言色動。(古義:臉色、神色;今義:色彩)
5.徒: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古義:只;今義:徒弟)
6.亡:士卒亡者過半矣。(古義:逃亡;今義:死亡)
7.搶: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古義:碰、觸;今義:搶奪)
8.鐘: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古義:一種量器;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
9.湯:日沃湯數次。(古義:熱水;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10.易:三易馬而三后。(古義:換,更換;今義:容易)
11.交通: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交通運輸、郵政事業的總稱)
12.明年:余至扶風之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13.絕境: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比喻沒有出路的境地)
14.無論: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古義:更不必說;今義:條件關系關聯詞)
15.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專也。(古義:祭祀用的豬牛羊;今義:為正義事業而奉獻)
16.可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古義:此為可以憑借;今:表許可,可能)
二、下列句中黑體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c.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
d.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
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兒女。b句中“獄”是“案件”,今指監獄。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質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現在專指布的質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沒變。因此答案為d。
【模擬集訓】
一、下面兩組句子中黑體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呼天搶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b. 走馬觀花 夸父與日逐走(《夸父逐日》)
c.口誅筆伐 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陳涉世家》)
d. 舉世無雙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下列句中的黑體詞,不是兩個詞的一項是( )
a.是亦不可以已乎?(《魚,我所欲也》)
b. 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c.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d.今齊地方七百里。(《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下列黑體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山市》)
b.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d.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三峽》)
四、下列黑體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馬無故亡入胡。(《塞翁失馬》)
b.欲得飲,飲于河、渭。(《夸父逐日》)
c.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