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九下8
(一)串講第一段: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有:通“又”,還有。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
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個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甚:極點。
他的妻子說:“您美麗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鄒忌不相信(比徐公美麗),因而又問他的妾說:“我同徐公比,哪一個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聊天,又問他:“我同徐公比,哪一個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孰”通“熟”,仔細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美麗);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晚上,鄒忌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客人認為我美,是想對我有所求。”
(二)分析第一段:
1、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確:與徐公比美。
明確:通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2、提問:妻、妾、客三答后,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后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后,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三)串講第二段: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對我有所求,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地方:土地,方圓。
如今齊國的國土縱橫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里的妃子和左右的侍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