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永遠新生
大英博物館在1992年3月26日到5月10日推出一項前所未有的展覽--吳冠中個展,展出44幅作品,作品是他1970年以來所創作的油畫、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號稱“前所未有”,是由于吳冠中個人在歐洲的第一次個展,更是大英博物館第一次為中國在世畫家所辦的展覽。因此這次個展,不僅對吳冠中而言是他繪畫生涯的再一次突破,也意味著東西藝術交流的向前發展。吳冠中說,我的畫是將西畫的優點表現在中國畫之中。我畫的點和線,每一筆都包括了體面的結構關系。畫中的點和線,不管是大點小點、長線短線,在運用上是嚴格的,都不是隨便亂擺上去的,有時一點不能多也不能少,點子多了對畫面無補,我都想辦法將他遮掉。對線的長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隨便畫上去的,要恰到好處。他的彩墨《高昌遺址》以187萬元港幣開創中國國畫在世畫家國際畫價最高記錄。2.題目解說【明確】本文選自《文藝研究》1999年第3期。這是著名油畫家、國畫家吳冠中先生為《世界現代藝術圖典》一書所做的序。題目“永遠新生”是本文中心論點的中心詞。作者就怎樣才能使藝術永遠新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只有不斷地反傳統才能使藝術永遠新生。3.閱讀課文,簡要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藝術怎樣才能做到“永遠新生”?【明確】 此題旨在要求同學們通讀全文后,能夠把握中心論點。做到了“反傳統,反反傳統,反反反傳統”和“引入異種”,就能使藝術“永遠新生”。4.細讀下列文字,并回答問題。保管傳統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創造者,也許回頭浪子倒居于優勢,既跨越了孤陋寡聞,又立足于土生土長。(1)這段文字用形象的語言講了一個怎樣的觀點?(2)你能舉出實例來支持這個觀點嗎?【明確】(1)這段形象的文字講了這樣一個觀點:那些扎根于中國傳統藝術,并學習、引入外國藝術精華的人有可能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創新者。(2)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本文作者吳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國繪畫傳統、又精于西洋藝術的大藝術家,他們的繪畫都經歷了一個不斷反傳統的、引入新異種的過程,所以他們都有所創新。5.結構分析(1)劃分本文層次,并概括大意。本文共4個自然段,以“藝術生命力”為線索,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1):論述世界上眾多的藝術珍品都 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與篩選。 第二部分(2):論述藝術傳統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斷反傳統使這之永遠新生;異種的引入是藝術創新的關鍵所在。 第三部分(3):表達對《世界現代藝術圖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第三部分(4):論述能夠使中國傳統藝術永遠新生、不斷創新的人是那些既繼承了中國藝術傳統又積極學習、引進西方藝術精華的人。(2)結構圖表 ┏ 現在的珍品,當時不是 ┓ ┏時間的篩選 ┗ 當時的珍品,現在不是 ┛ 是試金石 ┃ ┏ 不斷地反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