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先說后教名師教案
1. 了解作者和《史記》
2. 了解一些詞古今的不同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司馬遷和《史記》。
方法:引導學生看教材注解①。教師適當補充下邊內容。
作者司馬遷, 10歲“誦古文”, 20歲開始游歷,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歸來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漢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XX年)繼承他父親司馬談的官職,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等。他博覽皇帝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后國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官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他發憤著書,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XX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70篇,年表12篇,書(記經濟、天文、歷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8篇,共 526, 500字。在史學和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課《陳涉世家》就節選自《史記》。
(二)初讀課文。
1.正音
學生參照注解,借助工具書,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說明]本文較學過的文言文長一些,需要注音的字多。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先讀注解所注的字音,然后讀課文;或學生通讀課文,邊讀邊掌握字音;也可以在學生自讀后,集體對一些字正音,同時,結合注解,理解其意。有些字的讀音,不可能一下子記住,在下邊的教學中,隨時復習。
2.試譯課文
二人小組,結合注解流通大意,并記下看不明白的語句,待全班討論解決。
[說明] 學生分小組疏通大意,教師多給一些時間。其間教師巡視,隨時解答一些學生的疑難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只是疏通大意,不需要逐字“對號入座”。指導學生練習在書上做點筆記。
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三。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溫習課文。
教師出示卡片,或利用投影(小黑板)出示練習一第1題所列的語句,請學生讀出句中停頓,并說說句意。
(l)發間左謫戍漁陽900人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3)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詞中
(4)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絢蘄以東
第2題。讀下邊三組句中a、b兩句,注意讀出語氣(略去句后的標點)。
a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b.等死,死國可乎
a 嗟乎,燕雀安知鴻韻之志哉
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a.此教我先威眾耳
b.且壯土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聽教師范讀一遍課文。
要求:聽讀時,想每句話的大意,想上節課有問題的語句現在明白了沒有;準備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
(二)集體解疑,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內容。
學生提出有疑難的語句,全班集體解疑。具體方法:
一個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教師鼓勵其他同學給這位同學解說明白;同學們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講解。
二人小組,討論課后練習二,填空。
(l)起義的導火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戍卒在開赴漁陽途中遇雨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