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古風二首》教案
不一會兒風止了,烏云如墨,秋天灰蒙蒙漸漸黑下來了。定:止、住。分析:頃刻間,再次面臨雙重威脅。狂風剛過,大雨又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2)“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布被蓋了多年,冰冷如鐵,小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惡臥:睡態惡劣。分析:布質被子,多年已“冷似鐵”,失去了保暖作用。因小孩“惡臥”,蹬得出了破洞,破爛不堪,由此可見詩人生活境遇的窘困。(3)“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床頭屋頂漏雨,沒有干燥的地方,雨腳像麻線一般不斷絕。分析:“無干處”指出造成的災難,“雨腳如麻”寫雨之大,“未斷絕”看出雨通宵達旦,持續久。(4)“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自從戰亂以來就很少睡眠,這濕潮的長夜漫漫何時明!何:如何。由:到。分析:在國破家亡的災難中,詩人憂國憂民,早已不能熟睡,何況此時此景呢?更反映了安史之亂后廣大人民生活的困境,為下文作鋪墊。4. 愿現廣廈,大庇寒士。(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怎么才能得到高樓大廈千萬間,讓天下的寒士們住下,皆大歡喜,風吹不動,雨潑不進,安如泰山!(2)“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什么時候眼前高聳地出現這些高樓大廈,我的茅屋破爛,自己凍死,也心甘情愿!突兀:高聳。見:通“現”,現出。足:知足,心甘情愿。分析:詩人在自己經受生活上、精神上痛苦的處境中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廣大人民所遭受的風雨,強烈希望能盡力解決所有人的困難,這就是全詩的主旨。當然,在封建社會里詩人的愿望是不能實現的。也因為如此,詩人進一步表示:只要能解決或改善一下人民的生活問題,自己凍死、餓死也心滿意足,就顯示出詩人思想境界之高、胸襟之寬和他的人道主義精神。四、課堂小結。全詩層次清晰,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由自己推想到別人,條理分明。作者根據切身的現實生活,如實寫來,使讀者真切地感到詩人的痛苦。組織材料時,層層深入,情不自禁地說出自己的愿望,畫龍點睛,水到渠成。用語非常準確、生動、鮮明。全詩兼用長短句,打破七言束縛,使詩人的思想更加無拘無束地傾瀉出來,增強了感染力。五、課堂練習。假如你是一位電視劇編劇,打算寫一部有關杜甫的歷史劇,請結合此詩,設計一些情節和畫面,并進行合理的想象,把有關的畫面描寫出來,可適當加入主人公動作、神態的描寫。六、布置作業:整理劇本。板書設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 甫狂風破屋,茅草亂飛群童抱茅,倚杖自嘆屋漏衾裂,徹夜難眠愿現廣廈,大庇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