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公 輸(精選13篇)

公 輸

發布時間:2023-01-27

公 輸(精選13篇)

公 輸 篇1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22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文章開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三、嚴密的邏輯性

  一文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實踐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樸實無華,特別講究邏輯的嚴密和說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從道理上說服盤。攻城殺人是不義的行為,墨子以獻金請助殺辱己之人,從而引出的話“吾義固不殺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責四個不義的表現,指出其“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弓弩齊發,步步進逼,使退無余地,理虧而折服。這是止楚攻宋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來如棄貴偷賤的荒謬之舉,來說服楚王。巧設三個生動的比喻(舍文軒而竊敝輿,舍錦繡而竊短褐,舍梁肉而竊糠糟)、三層鮮明的對比(大而富的楚國與小而貧的宋國),使楚王不得不稱“善”。第三步則是在義勝理足的基礎上以實力戰勝,以智慧揭露“我知所以距子”的陰謀詭計,正告楚王宋國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棄襲宋的計劃。文章充分表現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動精神。

  總之,以假設、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說理,透辟有力,特別是運用欲擒故縱、誘敵入套的技巧,不僅使文章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文中的特殊句式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焉為”表示疑問語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呢?”“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

  五、曲折的故事情節

  一文以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對話形式,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墨家崇尚樸質的文風——以達意為主,不講求文采。故事情節卻是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見盤,出人意料的是,見面后墨子并沒有直接勸阻盤,而是宕開一筆,先邀請盤替他去殺人,制造了一個懸念。墨子見楚王時也是如此,大家都以為他要勸說楚王,但墨子卻和楚王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讀到“盤服”和楚王稱“善”時,讀者一定會以為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

  六、比喻與排比手法的運用

  在說理的過程中,本文不僅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用“文軒”比喻楚國的地域遼闊富饒,用“敝輿”比喻來國土地的狹小貧瘠,用“粱肉”和“錦繡”比喻楚國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國的貧窮,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擴張領土的野心,發人深省,很有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了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與盤的第一輪辯論中,連續用了五個“……不可謂……”,在語勢上你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盤進行了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七、抓住文中的辯論進行教學的方法建議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設計1

  一、導入  課文

  可由杜甫的《兵車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巨大損失,引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和平與發展。從和平中聯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課題。

  二、介紹作者、釋題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傳弟子的言論總匯,現存53篇。全書思想嚴密,自成體系,文章質樸,邏輯性強。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愛”“尚賢”“非攻”“節用”,基本上反映了勞動者、小生產者的利益和愿望。

  2.:名盤,一作“般”,或作“班”,魯國人,又稱魯班,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師范讀全文(或聽錄音帶)

  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內容,畫出其中的難字生詞。

  四、疏通字詞

  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械 郢 荊國 敝輿 麋鹿 犀兄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文章內容

  六、討論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

  討論后明確:全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國將攻家,墨子前往勸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勸阻楚國攻來。此部分又分三層。第一層(第2~12段),墨子勸阻盤;第二層(第13~16段),墨子勸阻了楚王;第三層(第17~22段),墨子以實際行動勸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動。

  七、學習文章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幾個重點詞語:

  子墨子聞之 起于魯 至于郢 見盤

  3.指名學生口譯全段。

  4.思考:楚國為什么想攻打來國?墨子前往勸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確:因為盤為楚國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動反映了他堅持正義、反對侵略的戰爭思想。

  5.學生自由朗讀全段兩至三遍,然后背誦全段。

  八、學習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層

  1.教師范讀這一節內容。注意讀出語氣和感情,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2.學生自讀一遍,要求聲音要洪亮,讀出其中之味。

  3.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翻譯這一節內容。如果有難點,標記出來。’

  ①注意以下重點詞句:

  夫子何命焉為 愿借子殺之 吾義固不殺人 來何罪之 有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見我于王

  ②請學生翻譯“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謂知類。”

  學生翻譯時,教師注意引導:翻譯后要及時評價鼓勵。

  ③學生自己相互口譯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難主帥生互相提問共同解決。

  4.思考:墨子是怎樣勸說盤的?

  明確:墨子首先巧設陷講,假意請求盤幫他殺人,引出盤“吾義固不殺人”的觀點,然后結合盤的行為,雄辯地指明盤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使之無言以對。

  5.學生自由地誦讀幾遍,然后指名學生朗誦。

  6.師生齊讀這一節內容。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已學的段落。

  2.翻譯第三部分第一層。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簡單回顧上課時所學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第二層

  1.讓學生聽錄音帶,然后跟讀,體會文章的語氣、語調。

  2.請學生釋澤重點語句。請注意以下語句:

  舍其文軒,鄰有弊輿而欲竊之。

  必為有窗疾也。

  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弊輿也。

  臣以王吏之攻家也,為與此同類。

  三、師生共同翻譯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注意老師聲音要洪亮,學生輕聲跟著翻譯,注意落實重點字詞。

  四、分角色朗讀

  朗讀時要注意各自的語氣。楚王表現的是一種驕橫之氣,而墨子是進行勸說,話中多排比句,有理而氣勢磅鍵。

  五、學生散讀該內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勸說楚王的?

  明確:采用了類比的方法。首先同樣巧設陷餅,引出楚王的判斷:“必為有竊疾也。”

  然后將楚國的國勢、行為與“有竊疾”的人進行類比,尖銳地指出楚國行為的錯誤所在,迫使楚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六、學習第17~22自然段

  1.男生齊讀第17~22自然段。

  ①集體歸納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于墨子之守輿有余盤訕

  ③注意見個句子:盤九設攻城之機變 吾知所以距子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善哉,吾請無攻來矣

  ③分角色朗讀課文。

  ④學生齊讀課文。要求盡可能熟讀成誦。

  七、學生散讀全文

  八、討論:墨子為什么能夠勸說成功?

  明確:首先運用巧妙的勸說技巧,兩次巧設陷講,使勸說對象在不自覺中聽從自己的擺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觀點。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談,引用了豐富的材料 和生動的故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還以行動服人。針對盤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頭。

  九、小結課文

  十、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公 輸 篇2

  《墨子》

  閱讀提示

  這篇課文記敘墨子在楚國即將大舉進攻宋國之際,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借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誦讀課文,想一想墨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注意下列加點的字的讀音:

  械 牒 荊國 麋鹿 公輸盤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練習

  一 分角色朗讀課文。對下面幾個句子要仔細體味,讀準語氣。

  1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2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3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4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二 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試分別用簡短的語句加以概括。

  三 根據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子何命焉為?

  2宋何罪之有?

  3胡不已乎?

  4胡不見我于王?

  5此為何若人?

  6必為有竊疾矣。

  7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8雖殺臣,不能絕也。

  四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公輸盤詘……

公 輸 篇3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22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文章開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三、嚴密的邏輯性

  一文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實踐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樸實無華,特別講究邏輯的嚴密和說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從道理上說服盤。攻城殺人是不義的行為,墨子以獻金請助殺辱己之人,從而引出的話“吾義固不殺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責四個不義的表現,指出其“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弓弩齊發,步步進逼,使退無余地,理虧而折服。這是止楚攻宋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來如棄貴偷賤的荒謬之舉,來說服楚王。巧設三個生動的比喻(舍文軒而竊敝輿,舍錦繡而竊短褐,舍梁肉而竊糠糟)、三層鮮明的對比(大而富的楚國與小而貧的宋國),使楚王不得不稱“善”。第三步則是在義勝理足的基礎上以實力戰勝,以智慧揭露“我知所以距子”的陰謀詭計,正告楚王宋國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棄襲宋的計劃。文章充分表現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動精神。

  總之,以假設、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說理,透辟有力,特別是運用欲擒故縱、誘敵入套的技巧,不僅使文章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文中的特殊句式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焉為”表示疑問語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呢?”“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

  五、曲折的故事情節

  一文以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對話形式,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墨家崇尚樸質的文風——以達意為主,不講求文采。故事情節卻是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見盤,出人意料的是,見面后墨子并沒有直接勸阻盤,而是宕開一筆,先邀請盤替他去殺人,制造了一個懸念。墨子見楚王時也是如此,大家都以為他要勸說楚王,但墨子卻和楚王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讀到“盤服”和楚王稱“善”時,讀者一定會以為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

  六、比喻與排比手法的運用

  在說理的過程中,本文不僅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用“文軒”比喻楚國的地域遼闊富饒,用“敝輿”比喻來國土地的狹小貧瘠,用“粱肉”和“錦繡”比喻楚國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國的貧窮,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擴張領土的野心,發人深省,很有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了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與盤的第一輪辯論中,連續用了五個“……不可謂……”,在語勢上你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盤進行了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七、抓住文中的辯論進行教學的方法建議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設計1

  一、導入  課文

  可由杜甫的《兵車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巨大損失,引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和平與發展。從和平中聯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課題。

  二、介紹作者、釋題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傳弟子的言論總匯,現存53篇。全書思想嚴密,自成體系,文章質樸,邏輯性強。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愛”“尚賢”“非攻”“節用”,基本上反映了勞動者、小生產者的利益和愿望。

  2.:名盤,一作“般”,或作“班”,魯國人,又稱魯班,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師范讀全文(或聽錄音帶)

  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內容,畫出其中的難字生詞。

  四、疏通字詞

  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械 郢 荊國 敝輿 麋鹿 犀兄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文章內容

  六、討論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

  討論后明確:全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國將攻家,墨子前往勸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勸阻楚國攻來。此部分又分三層。第一層(第2~12段),墨子勸阻盤;第二層(第13~16段),墨子勸阻了楚王;第三層(第17~22段),墨子以實際行動勸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動。

  七、學習文章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幾個重點詞語:

  子墨子聞之 起于魯 至于郢 見盤

  3.指名學生口譯全段。

  4.思考:楚國為什么想攻打來國?墨子前往勸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確:因為盤為楚國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動反映了他堅持正義、反對侵略的戰爭思想。

  5.學生自由朗讀全段兩至三遍,然后背誦全段。

  八、學習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層

  1.教師范讀這一節內容。注意讀出語氣和感情,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2.學生自讀一遍,要求聲音要洪亮,讀出其中之味。

  3.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翻譯這一節內容。如果有難點,標記出來。’

  ①注意以下重點詞句:

  夫子何命焉為 愿借子殺之 吾義固不殺人 來何罪之 有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見我于王

  ②請學生翻譯“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謂知類。”

  學生翻譯時,教師注意引導:翻譯后要及時評價鼓勵。

  ③學生自己相互口譯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難主帥生互相提問共同解決。

  4.思考:墨子是怎樣勸說盤的?

  明確:墨子首先巧設陷講,假意請求盤幫他殺人,引出盤“吾義固不殺人”的觀點,然后結合盤的行為,雄辯地指明盤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使之無言以對。

  5.學生自由地誦讀幾遍,然后指名學生朗誦。

  6.師生齊讀這一節內容。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已學的段落。

  2.翻譯第三部分第一層。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簡單回顧上課時所學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第二層

  1.讓學生聽錄音帶,然后跟讀,體會文章的語氣、語調。

  2.請學生釋澤重點語句。請注意以下語句:

  舍其文軒,鄰有弊輿而欲竊之。

  必為有窗疾也。

  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弊輿也。

  臣以王吏之攻家也,為與此同類。

  三、師生共同翻譯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注意老師聲音要洪亮,學生輕聲跟著翻譯,注意落實重點字詞。

  四、分角色朗讀

  朗讀時要注意各自的語氣。楚王表現的是一種驕橫之氣,而墨子是進行勸說,話中多排比句,有理而氣勢磅鍵。

  五、學生散讀該內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勸說楚王的?

  明確:采用了類比的方法。首先同樣巧設陷餅,引出楚王的判斷:“必為有竊疾也。”

  然后將楚國的國勢、行為與“有竊疾”的人進行類比,尖銳地指出楚國行為的錯誤所在,迫使楚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六、學習第17~22自然段

  1.男生齊讀第17~22自然段。

  ①集體歸納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于墨子之守輿有余盤訕

  ③注意見個句子:盤九設攻城之機變 吾知所以距子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善哉,吾請無攻來矣

  ③分角色朗讀課文。

  ④學生齊讀課文。要求盡可能熟讀成誦。

  七、學生散讀全文

  八、討論:墨子為什么能夠勸說成功?

  明確:首先運用巧妙的勸說技巧,兩次巧設陷講,使勸說對象在不自覺中聽從自己的擺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觀點。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談,引用了豐富的材料 和生動的故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還以行動服人。針對盤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頭。

  九、小結課文

  十、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公 輸 篇4

  [教學目的]

  1.揣摩人物語氣,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掌握部分實、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理解人物智勇兼備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語匯,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3.學習在說理中運用排比句式,加強語言氣勢,增強說服力的說理方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解說:誦讀應作為學日本文的主要教學手段。可以范讀、領讀、跟讀,可以默讀、朗讀,可以自讀、齊讀、分角色讀。做到讀熟讀懂。)

  2.質疑法。

  (解說: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和自學的能力。)                                                                           3討論法。

  (解說: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積極參與并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針對問題提出合情合理的結論。)                                                            4.練習法。

  (解說:傅全文重要知識點設計成不同形式的習題,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媒體設計]

  1、利用錄音機,將范讀磁帶放給學生聽,幫助學生糾正朗讀中的錯誤。

  2、利用投影儀,將預先準備的習題或問題顯示出來,提供給學生練習或思考。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是否聽人講過戰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視節目中見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場面呢?是否體會到某些不義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是沉重的災難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個人會單憑自己雄辯的口才,巧妙的詞鋒以及勇敢和機智就可以阻止一場不義戰爭的發生呢?歷史上的確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公輸》就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板書:“公輸“).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掃清語音障礙。

  借助投影儀,映示以下內容:                                                                  ①課文中的生字。

  郢  荊  諾  輿  犀  兕  糜  鱉  黿   鼉  雉   鮒   梓  楩   牒  圉  ②注意加點字在文中的讀法。

  公輸盤  不說   請說之   胡不見   我于王 臣之弟子禽滑厘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語氣,揣摩語意。

  一邊播放范讀磁帶,一邊掛出提前準備好的上面有下列語句的小黑板。指導學生揣摩語氣語意。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而為?”(疑問語氣,有恭敬請教之意。)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祈使語氣,有蓄意提出無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祈使語氣,有進一步激惱對方之意。)                          公輸盤曰:“‘吾義因不殺人。(陳述語氣,有羞惱、義正辭嚴之意。)                   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問語氣,有質問、責備、催促之意。)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陳述語氣,既有斷然拒絕,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公輸盤曰:“諾。”(陳述語氣,有無可奈何之意。)

  (3)內容與形式總理。

  通過朗讀、揣摩、思考,同學們已經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時,教師可一邊提問,一邊組織討論,一邊提示、點撥。

  問題①: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表現的是誰?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點撥:墨子和公輸盤、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國的目的是阻止楚國攻打來國。

  問題②:請抓住一個“見”字,討論全文由幾部分組成。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首先要結合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字詞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特點,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師生共同活動,啟發學生思考,教師點撥。

  (1)研讀第5一12段。

  問題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點撥: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問題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樣的心態和精神?

  點撥:幾個動詞是“聞”“起”“行”“至”。這一連串的動詞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態和為了阻止楚宋之戰不辭勞苦的精神。

  問題③:墨子見到公輸盤,就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而且進一步說可以‘“獻金”,其真正的意圖是什么?

  點撥:真正的意圖在于步步激怒公輸盤,逼使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一類的話來。因為墨子料到公輸盤雖然在積極準備血腥的戰爭,但表面上必然會裝出堅持正義的樣子。公輸盤果然中計。

  問題④:墨子抓住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一語,怎樣駁斥了他的“義”?

  點撥:首先義正辭嚴地指出‘來何罪之有”,而后指責攻來的不智——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同時批評攻來的不仁,因為來本無罪。結論:公輸盤的“義”是“不殺少而殺眾”,是更大的不義。

  問題⑤:“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是在指責公輸盤的不義嗎?

  點撥:不是,是為了防止公輸盤以種種理由搪塞推托責任。

  問題6:“公輸盤服”,此時公輸盤真的服了嗎?他取消了攻來的計劃了嗎?

  點撥:沒有真服,只是默認了攻來的“不義”。他沒有取消攻來計劃,只是狡猾地將責任推給了楚王。

  問題③: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墨子善罷甘休了嗎?從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來?

  點撥:沒有善罷甘休。從“胡不見我于王”可以看出來。從此處我們可以感覺到墨子的勇敢和果決。

  (2)研讀第13~16段。

  問題①:墨子見到楚王,先舉了一個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點撥:‘今有人于此…鄰有糟糠而欲竊之。”目的是誘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說出“必為有竊疾矣”之類的話來。

  問題②:墨子是怎樣借楚王的推斷說服楚王的?

  點撥:通過對比和類比。首先拿楚國的土地、物產和來國的土地、物產比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為與“有竊疾”的行為進行類比,說明楚之攻來實在像患了偷竊一類的毛病,暗寓攻來不智,實無必要之意。

  問題③:楚王是否承認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來的計劃?

  點撥:楚王承認墨子說的有理,這從“善哉”一語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計劃,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輸盤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態度堅決地表示“必取宋”。

  3.課堂訓練。

  (l)抄寫生字看誰記得快,然后默寫生字一遍,看誰不出錯。

  (2)完成課后練習一。

  4.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節課我們重點探討了前兩個情節的內容,欣賞了墨子巧妙的語言藝術。在這兩場智斗過程中,墨子令公輸盤“服”,令楚王稱‘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來”,請同學們課下繼續閱讀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樣的方式徹底“打敗”了楚國君臣,取得了這場斗爭的全面勝利。

  第二課時

  1.繼續研讀第17~ 22段。

  問題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輸盤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雙方又進行了怎樣的較量,結果怎樣呢?

  點撥:公輸盤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戰術與墨子進行較量,公輸盤“九設”機變,墨子‘優距”,結果是“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國有余”。

  問題②:“公輸盤詘”說明了什么?

  點撥:說明不論在道義較量上還是在戰術較量上,公輸盤已告全面失敗。

  問題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輸盤怎樣的心理狀態?

  點撥:公輸盤兩戰皆敗,已然惱羞成怒,動了殺機。

  問題④:在危險關頭,墨子有什么表現?

  點撥:胸有成竹,鎮定、沉著,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針鋒相對。 問題⑤:墨子揭露了公輸盤“不言”的內容,請問是什么?

  點撥:“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問題6:墨子是否徹底懾服了楚國君臣?為什么?

  點撥: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攤牌:自己的弟子已經協助宋國加強了防備,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這就徹底打破了楚國君臣妄圖依仗新式武器攻取來國的夢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計劃。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達到了止楚攻來的目的。

  問題7:體會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僅靠鋒利巧妙的言辭?

  點撥: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藝和宋國的戰備。由于有實力作后盾,墨子的話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勝的把握。

  2、欣賞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記言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均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來和反攻宋,是貫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記述這個矛盾的產生和發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攻來“不義”,后來和楚王辯論,把攻來與患了“竊疾”相提并論,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來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守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敵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來更深入了一步,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令人感到真實生動。

  (2)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見公輸盤,人們滿以為見面后墨子一定會勸阻公輸盤攻宋,但墨子卻邀請公輸盤去殺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個懸念。見到楚王也是如此,人們以為墨子會勸說楚王,但墨子卻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人們讀到“公輸盤服”和楚王稱“善”的時候,一定會想到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這種一波三折,懸念迭生的寫法產生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3)運用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個連續的”……不可謂……”在語勢上像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公輸盤進行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3、課堂訓練。

  (1)完成課后練習。

  (2)閱讀第1段,回答問題。

  ①本段只兩句話,各敘述了什么內容?

  點撥:首句敘述墨子赴楚的原因;第2句敘述墨子赴楚的過程。

  ②本段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點撥:用語簡潔而含義豐富。

  尤其第2句,僅用4個動詞‘“聞”“起”“行”“至”組成的3個短句就將“十日十夜”的長途跋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給人留下了十分廣闊的聯想空間,筆力實為不凡。

  4.課堂小結。

公 輸 篇5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22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文章開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三、嚴密的邏輯性

  一文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實踐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樸實無華,特別講究邏輯的嚴密和說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從道理上說服盤。攻城殺人是不義的行為,墨子以獻金請助殺辱己之人,從而引出的話“吾義固不殺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責四個不義的表現,指出其“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弓弩齊發,步步進逼,使退無余地,理虧而折服。這是止楚攻宋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來如棄貴偷賤的荒謬之舉,來說服楚王。巧設三個生動的比喻(舍文軒而竊敝輿,舍錦繡而竊短褐,舍梁肉而竊糠糟)、三層鮮明的對比(大而富的楚國與小而貧的宋國),使楚王不得不稱“善”。第三步則是在義勝理足的基礎上以實力戰勝,以智慧揭露“我知所以距子”的陰謀詭計,正告楚王宋國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棄襲宋的計劃。文章充分表現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動精神。

  總之,以假設、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說理,透辟有力,特別是運用欲擒故縱、誘敵入套的技巧,不僅使文章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文中的特殊句式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焉為”表示疑問語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呢?”“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

  五、曲折的故事情節

  一文以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對話形式,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墨家崇尚樸質的文風——以達意為主,不講求文采。故事情節卻是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見盤,出人意料的是,見面后墨子并沒有直接勸阻盤,而是宕開一筆,先邀請盤替他去殺人,制造了一個懸念。墨子見楚王時也是如此,大家都以為他要勸說楚王,但墨子卻和楚王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讀到“盤服”和楚王稱“善”時,讀者一定會以為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

  六、比喻與排比手法的運用

  在說理的過程中,本文不僅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用“文軒”比喻楚國的地域遼闊富饒,用“敝輿”比喻來國土地的狹小貧瘠,用“粱肉”和“錦繡”比喻楚國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國的貧窮,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擴張領土的野心,發人深省,很有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了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與盤的第一輪辯論中,連續用了五個“……不可謂……”,在語勢上你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盤進行了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七、抓住文中的辯論進行教學的方法建議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設計1

  一、導入  課文

  可由杜甫的《兵車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巨大損失,引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和平與發展。從和平中聯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課題。

  二、介紹作者、釋題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傳弟子的言論總匯,現存53篇。全書思想嚴密,自成體系,文章質樸,邏輯性強。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愛”“尚賢”“非攻”“節用”,基本上反映了勞動者、小生產者的利益和愿望。

  2.:名盤,一作“般”,或作“班”,魯國人,又稱魯班,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師范讀全文(或聽錄音帶)

  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內容,畫出其中的難字生詞。

  四、疏通字詞

  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械 郢 荊國 敝輿 麋鹿 犀兄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文章內容

  六、討論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

  討論后明確:全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國將攻家,墨子前往勸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勸阻楚國攻來。此部分又分三層。第一層(第2~12段),墨子勸阻盤;第二層(第13~16段),墨子勸阻了楚王;第三層(第17~22段),墨子以實際行動勸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動。

  七、學習文章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幾個重點詞語:

  子墨子聞之 起于魯 至于郢 見盤

  3.指名學生口譯全段。

  4.思考:楚國為什么想攻打來國?墨子前往勸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確:因為盤為楚國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動反映了他堅持正義、反對侵略的戰爭思想。

  5.學生自由朗讀全段兩至三遍,然后背誦全段。

  八、學習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層

  1.教師范讀這一節內容。注意讀出語氣和感情,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2.學生自讀一遍,要求聲音要洪亮,讀出其中之味。

  3.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翻譯這一節內容。如果有難點,標記出來。’

  ①注意以下重點詞句:

  夫子何命焉為 愿借子殺之 吾義固不殺人 來何罪之 有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見我于王

  ②請學生翻譯“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謂知類。”

  學生翻譯時,教師注意引導:翻譯后要及時評價鼓勵。

  ③學生自己相互口譯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難主帥生互相提問共同解決。

  4.思考:墨子是怎樣勸說盤的?

  明確:墨子首先巧設陷講,假意請求盤幫他殺人,引出盤“吾義固不殺人”的觀點,然后結合盤的行為,雄辯地指明盤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使之無言以對。

  5.學生自由地誦讀幾遍,然后指名學生朗誦。

  6.師生齊讀這一節內容。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已學的段落。

  2.翻譯第三部分第一層。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簡單回顧上課時所學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第二層

  1.讓學生聽錄音帶,然后跟讀,體會文章的語氣、語調。

  2.請學生釋澤重點語句。請注意以下語句:

  舍其文軒,鄰有弊輿而欲竊之。

  必為有窗疾也。

  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弊輿也。

  臣以王吏之攻家也,為與此同類。

  三、師生共同翻譯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注意老師聲音要洪亮,學生輕聲跟著翻譯,注意落實重點字詞。

  四、分角色朗讀

  朗讀時要注意各自的語氣。楚王表現的是一種驕橫之氣,而墨子是進行勸說,話中多排比句,有理而氣勢磅鍵。

  五、學生散讀該內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勸說楚王的?

  明確:采用了類比的方法。首先同樣巧設陷餅,引出楚王的判斷:“必為有竊疾也。”

  然后將楚國的國勢、行為與“有竊疾”的人進行類比,尖銳地指出楚國行為的錯誤所在,迫使楚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六、學習第17~22自然段

  1.男生齊讀第17~22自然段。

  ①集體歸納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于墨子之守輿有余盤訕

  ③注意見個句子:盤九設攻城之機變 吾知所以距子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善哉,吾請無攻來矣

  ③分角色朗讀課文。

  ④學生齊讀課文。要求盡可能熟讀成誦。

  七、學生散讀全文

  八、討論:墨子為什么能夠勸說成功?

  明確:首先運用巧妙的勸說技巧,兩次巧設陷講,使勸說對象在不自覺中聽從自己的擺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觀點。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談,引用了豐富的材料 和生動的故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還以行動服人。針對盤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頭。

  九、小結課文

  十、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公 輸 篇6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殺之。”公輸盤不悅。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穅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狐貍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圍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公 輸 篇7

  公 輸

  選自《墨子》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盤為楚國造了云梯那種器械,造成后,將用它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了,就從齊國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國國都郢,會見盤。盤說:“您將對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說:“北方有一個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殺了他。”盤不高興。墨子說:“我愿意獻給你十鎰黃金。”盤說:“我奉行義,決不殺人。”墨子站起來,再一次對盤行了拜禮,說:“請向你說說這義。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云梯,將用它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卻不足。現在犧牲不足的人口,掠奪有余的土地,不能認為是智慧。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知道這些,不去爭辯,不能稱作忠。爭辯卻沒有結果,不能算是強。你奉行義,不去殺那一個人,卻去殺害眾多的百姓,不可說是明智之輩。”盤服了他的話。墨子又問他:“那么,為什么不取消進攻宋國這件事呢?”盤說:“不能。我已經對楚王說了。”墨子說:“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盤說:“行。”

  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盤。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殺之。”盤不悅。子墨子曰:“請獻十金。”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盤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盤曰:“諾。”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在這里有一個人,舍棄他的華麗的絲織品,鄰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卻打算去偷;舍棄他的美食佳肴,鄰居只有糟糠,卻打算去偷。這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呢?”楚王回答說:“這人一定患了偷竊病。”墨子說:“楚國的地方,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地方,方圓五百里,這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楚國有云楚大澤,犀、兕、麋鹿充滿其中,長江、漢水中的魚、鱉、黿、鼉富甲天下;宋國卻連野雞、兔子、狐貍都沒有,這就像美食佳肴與糟糠相比。楚國有巨松、梓樹、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連棵大樹都沒有,這就像華麗的絲織品與粗布短衣相比,從這三個方面的事情看,我認為楚國進攻宋國,與有偷竊病的人同一種類型。我認為大王您如果這樣做,一定會傷害了道義,卻不能據有宋國。”楚王說:“好啊!即使這么說,盤已經給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國。”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穅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狐貍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善哉!雖然,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又叫來盤見面。墨子解下腰帶,圍作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備的器械。盤九次陳設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進攻。盤攻戰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御戰術還有余。盤受挫了,卻說:“我知道用什么辦法對付你了,但我不說。”楚王問原因,墨子回答說:“盤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經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侵略軍呢。即使殺了我,守御的人卻是殺不盡的。”楚王說:“好啊!我不攻打宋國了。”

  于是見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圍有余。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墨子從楚國歸來,經過宋國,天下著雨,他到閭門去避雨,守閭門的人卻不接納他。所以說:“運用神機的人,眾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于明處爭辯不休的人,眾人卻知道他。”

  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

公 輸 篇8

  .《公輸》譯文

  .《公輸》教案

  .《公輸》教案1 

  .《公輸》教案2 

  .《公輸》教案3 

  .《公輸》學習要點 知識要點 測試

  .《公輸》教學設計 

  .《公輸》同步練習(一)

  .《公輸》同步練習 

公 輸 篇9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22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文章開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三、嚴密的邏輯性

  一文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實踐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樸實無華,特別講究邏輯的嚴密和說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從道理上說服盤。攻城殺人是不義的行為,墨子以獻金請助殺辱己之人,從而引出的話“吾義固不殺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責四個不義的表現,指出其“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弓弩齊發,步步進逼,使退無余地,理虧而折服。這是止楚攻宋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來如棄貴偷賤的荒謬之舉,來說服楚王。巧設三個生動的比喻(舍文軒而竊敝輿,舍錦繡而竊短褐,舍梁肉而竊糠糟)、三層鮮明的對比(大而富的楚國與小而貧的宋國),使楚王不得不稱“善”。第三步則是在義勝理足的基礎上以實力戰勝,以智慧揭露“我知所以距子”的陰謀詭計,正告楚王宋國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棄襲宋的計劃。文章充分表現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動精神。

  總之,以假設、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說理,透辟有力,特別是運用欲擒故縱、誘敵入套的技巧,不僅使文章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文中的特殊句式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焉為”表示疑問語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呢?”“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

  五、曲折的故事情節

  一文以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對話形式,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墨家崇尚樸質的文風——以達意為主,不講求文采。故事情節卻是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見盤,出人意料的是,見面后墨子并沒有直接勸阻盤,而是宕開一筆,先邀請盤替他去殺人,制造了一個懸念。墨子見楚王時也是如此,大家都以為他要勸說楚王,但墨子卻和楚王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讀到“盤服”和楚王稱“善”時,讀者一定會以為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

  六、比喻與排比手法的運用

  在說理的過程中,本文不僅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用“文軒”比喻楚國的地域遼闊富饒,用“敝輿”比喻來國土地的狹小貧瘠,用“粱肉”和“錦繡”比喻楚國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國的貧窮,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擴張領土的野心,發人深省,很有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了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與盤的第一輪辯論中,連續用了五個“……不可謂……”,在語勢上你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盤進行了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七、抓住文中的辯論進行教學的方法建議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設計1

  一、導入  課文

  可由杜甫的《兵車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巨大損失,引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和平與發展。從和平中聯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課題。

  二、介紹作者、釋題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傳弟子的言論總匯,現存53篇。全書思想嚴密,自成體系,文章質樸,邏輯性強。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愛”“尚賢”“非攻”“節用”,基本上反映了勞動者、小生產者的利益和愿望。

  2.:名盤,一作“般”,或作“班”,魯國人,又稱魯班,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師范讀全文(或聽錄音帶)

  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內容,畫出其中的難字生詞。

  四、疏通字詞

  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械 郢 荊國 敝輿 麋鹿 犀兄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文章內容

  六、討論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

  討論后明確:全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國將攻家,墨子前往勸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勸阻楚國攻來。此部分又分三層。第一層(第2~12段),墨子勸阻盤;第二層(第13~16段),墨子勸阻了楚王;第三層(第17~22段),墨子以實際行動勸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動。

  七、學習文章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幾個重點詞語:

  子墨子聞之 起于魯 至于郢 見盤

  3.指名學生口譯全段。

  4.思考:楚國為什么想攻打來國?墨子前往勸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確:因為盤為楚國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動反映了他堅持正義、反對侵略的戰爭思想。

  5.學生自由朗讀全段兩至三遍,然后背誦全段。

  八、學習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層

  1.教師范讀這一節內容。注意讀出語氣和感情,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2.學生自讀一遍,要求聲音要洪亮,讀出其中之味。

  3.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翻譯這一節內容。如果有難點,標記出來。’

  ①注意以下重點詞句:

  夫子何命焉為 愿借子殺之 吾義固不殺人 來何罪之 有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見我于王

  ②請學生翻譯“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謂知類。”

  學生翻譯時,教師注意引導:翻譯后要及時評價鼓勵。

  ③學生自己相互口譯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難主帥生互相提問共同解決。

  4.思考:墨子是怎樣勸說盤的?

  明確:墨子首先巧設陷講,假意請求盤幫他殺人,引出盤“吾義固不殺人”的觀點,然后結合盤的行為,雄辯地指明盤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使之無言以對。

  5.學生自由地誦讀幾遍,然后指名學生朗誦。

  6.師生齊讀這一節內容。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已學的段落。

  2.翻譯第三部分第一層。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簡單回顧上課時所學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第二層

  1.讓學生聽錄音帶,然后跟讀,體會文章的語氣、語調。

  2.請學生釋澤重點語句。請注意以下語句:

  舍其文軒,鄰有弊輿而欲竊之。

  必為有窗疾也。

  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弊輿也。

  臣以王吏之攻家也,為與此同類。

  三、師生共同翻譯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注意老師聲音要洪亮,學生輕聲跟著翻譯,注意落實重點字詞。

  四、分角色朗讀

  朗讀時要注意各自的語氣。楚王表現的是一種驕橫之氣,而墨子是進行勸說,話中多排比句,有理而氣勢磅鍵。

  五、學生散讀該內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勸說楚王的?

  明確:采用了類比的方法。首先同樣巧設陷餅,引出楚王的判斷:“必為有竊疾也。”

  然后將楚國的國勢、行為與“有竊疾”的人進行類比,尖銳地指出楚國行為的錯誤所在,迫使楚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六、學習第17~22自然段

  1.男生齊讀第17~22自然段。

  ①集體歸納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于墨子之守輿有余盤訕

  ③注意見個句子:盤九設攻城之機變 吾知所以距子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善哉,吾請無攻來矣

  ③分角色朗讀課文。

  ④學生齊讀課文。要求盡可能熟讀成誦。

  七、學生散讀全文

  八、討論:墨子為什么能夠勸說成功?

  明確:首先運用巧妙的勸說技巧,兩次巧設陷講,使勸說對象在不自覺中聽從自己的擺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觀點。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談,引用了豐富的材料 和生動的故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還以行動服人。針對盤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頭。

  九、小結課文

  十、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公 輸 篇10

  《墨 子》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積累常用的實詞,把握疑問句和反問句的句式特征。

  2.感悟文章邏輯嚴密和說服力強的特點,學習本文詳略得當、類比說理的方法,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

  3.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張,感受墨子的勇敢、善辯以及和平思想。

  【課文提示】

  1.《墨子》是記錄墨子言行的散文,由墨子弟子記錄。墨子,名翟,墨家學派創始人。中心思想“兼愛”“非攻”。文章質樸,較少文采,邏輯性很強,善于運用具體的事例進行說理,從具體問題的爭論進而為概括性的辯難,這是說理文的一大進展。

  2.《公輸》是《墨子》中很有文采和趣味的一篇,情節生動,形象鮮明。課文是通過墨子勸說公輸停止攻宋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表現出來的非凡才智和頑強斗爭精神。

  【虛詞積累】

  所

  代詞;在動詞、形容詞前,組成名詞性“所”字結構,起指代作用;相當現代:……的。

  助詞;和“為”相配,構成“為……所……”的固定格式;當現代漢語:被……。

  名詞;表處所、地方;相當現代漢語:處所、地方等。

  以

  介詞;介紹動作、行為賴一實現的根據、方法;當現代漢語:拿、用、憑、靠等。

  介紹處置的對象;當現代漢語:把。

  介紹動作、行為所產生的原因;相當現代漢語:由于、因為、按……而論。

  介紹時間、地點;相當現代漢語:在、從。

  連詞;連接詞、短語、句子,表示動作行為的并列關系;相當現代漢語:而(來)。

  表后一行為是前一行為的目的、結果;連相當現代漢語:來、去、為了、以至。

  表前一行為是后一行為的方式、手段;不必譯。

  副詞;表程度;相當現代漢語:太、很、更。

  表數量;相當現代漢語:只有、唯獨。

  表時間;相當現代漢語:已經。

  助詞;用在“前、后、上、下、來、往”等前面,表時間、空間的范圍;不必譯。

  動詞;有時可以與“為”結合使用;相當現代漢語:根據、認為、以為、如同、用等。

  名詞;當現代漢語:原因、原由。

  因

  介詞;引進憑借的人或事;相當現代漢語:依、憑借。

  連詞;表因果關系;相當現代漢語:因此。

  表相承關系;相當現代漢語:就、于是。

  也

  助詞;用在句末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用在句末表疑問語氣;相當現代漢語:呢。

  用在句尾表感嘆語氣;相當現代漢語:啊。

  用在句中表語氣停頓;可不譯。

  用在句尾表判斷語氣;起是的作用。

  【朗讀課文】

  【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首段),寫出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寫墨子與公輸盤的舌戰。

  第三部分(末段),寫公輸盤服輸。

  【課文簡析】

  課文里的人物語言很有表現力,在和公輸盤的對話中,運用比喻進行層層推理是最精彩的。墨子不是直陳其事、開宗明義,而是先作比喻,然后進行邏輯推理,大大增強了說服力。特別是迫使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后,從“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各方面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為,讓公輸盤理屈詞窮。“義不殺少而殺眾”一句,揭示公輸盤標榜的“義”的欺騙性。墨子善于抓住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展現了雄辯家的風采。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其學派。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翻譯:公輸盤為楚國造了云梯那種器械,造成后,將要用它攻打宋國。

  要點:盤,bān 。  以,介詞,省略賓語“之”。

  原文: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翻譯:墨子聽說這件事,從齊國起身,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國國都郢,會見公輸盤。

  要點:子墨子,前“子”是學生對他尊稱,后“子”是對男子尊稱。  起,起身,出發。

  原文: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翻譯:公輸盤說:“先生有什么教導嗎?”

  要點:命,教導,告誡。  焉為,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

  原文: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殺之。”

  翻譯:墨子說:“北方有一個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殺了他。”

  要點:藉,憑借,依靠。  之,代詞,指代“侮臣者”。

  原文:公輸盤不說。

  翻譯:公輸盤不高興。

  要點:說,同“悅”,高興,愉快。

  原文:子墨子曰:“請獻千金。”

  翻譯:墨子說:“請讓我獻給你千金(作為殺人的報酬)。”

  要點:請,表示敬意。

  原文: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翻譯:公輸盤說:“我崇尚仁義從不殺人。”

  要點:固,本來,從來。

  原文: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翻譯:墨子站起來,再一次對公輸盤行禮,說:“請允許我向你說幾句。

  要點:之,代詞,指代下面說的話。

  原文: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翻譯: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云梯,將用它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

  要點:何罪之有,有何罪。  之,沒有實在意義。

  原文: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

  翻譯: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多余的而人口不足,犧牲不足人口卻掠奪有余的土地,不能叫智;

  要點: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

  原文: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翻譯: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知道這些而不去爭辯,不能稱作忠。

  原文: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翻譯:爭辯卻沒有結果,不能算是強;奉行義不殺一個人卻去殺害眾多百姓,不能明白類推。”

  要點:類,對事物作類比進而明白它的道理。

  原文:公輸盤服。

  翻譯:公輸盤被說服了。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討論問題】(根據學生情況,選擇若干討論)

  1.翻譯關鍵句子,并分析其語氣。(翻譯詳見“串講課文” )

  ①夫子何命焉為?  ( 疑問語氣,公輸盤恭敬中帶著客套。 )

  ②吾義固不殺人。  ( 公輸盤虛偽、正經又掩飾不住傲慢。 )

  ③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殺之。  ( 祈使語氣,顯出墨子蓄意提出無理要求。 )

  ④請獻千金。  ( 語氣顯出問題嚴重,吸引對方注意,逼他表態,從而中計。 )

  ⑤宋何罪之有?   ( 看似輕描淡寫中又咄咄逼人。 )

  ⑥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 雙重否定,極有氣勢,使公輸盤無從辯駁。)

  2.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

  3.哪里可看出這件事性命攸關,刻不容緩?

  墨子不辭辛勞“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4. 墨子是如何讓公輸盤理屈詞窮的?

  墨子見公輸盤,沒有直接勸阻,而是先設圈套,請求公輸盤替他殺人,借此激怒公輸盤,引出公輸盤冠冕堂皇的理由“吾義固不殺人”。接著,墨子抓住公輸盤這句話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輕描淡寫而又咄咄逼人,將幫助楚國攻打宋國的公輸盤置于理虧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五個“不可謂”,從各個方面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為,讓公輸盤有口難辯。“義不殺少而殺眾”一句,揭示公輸盤標榜的“義”的欺騙性。墨子就是這樣用類比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過“誘-激-駁”把公輸盤置于理屈詞窮的境地。

  5. 墨子是怎樣成功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

  墨子會見公輸盤,指出攻打宋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之舉。以此讓楚王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明白攻打宋國的錯誤。

  6. 你認為墨子具有什么品格?

  墨子具有機智勇敢、足智多謀、鎮定自若、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品格。

  7. 課文哪部分內容詳寫?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事件發展跌宕起伏,安排筆墨詳略得當。課文對楚要攻宋和墨子一路上的艱辛都是略寫,作為背景交代一下,而勸說過程詳寫,因為這與文章主題的關系大。在雙方的交鋒過程中,墨子的第三次發言最為重要,他抓住公輸盤的“吾義固不殺人”,通過五個“不可謂”,全面批判公輸盤的行為,使其標榜的“義”失去根據,站不住腳。這一段最能體現墨子的機智善辯和鎮定自若,所以特別詳寫。而前兩次對話是為了誘敵,所以不宜展開。這樣的詳略安排是能體現墨子語言的邏輯美。

  8. 為什么有人評價《公輸》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學趣味的文章?

  ①情節起伏美: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去見公輸盤,沒有阻戰,卻請其殺人。

  ②人物鮮明美:如墨子的機智善辯、從容鎮定;公輸盤的虛偽。

  ③語言邏輯美:如墨子引誘公輸盤說出正確的觀點,再對他的行為進行分析,指出他的行為與觀點想違背,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公 輸 篇11

  公 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墨子的政治主張;

  積累文言文詞匯、句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通過朗讀,把握人物性格,感受作品強烈而緊張的氣氛;

  體會《墨子》散文論辨性強、邏輯嚴密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讀貫穿全程,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再研習課文。

  先設疑引導,再讓學生從內容、人物、寫作特點等方面鑒賞文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反對不義戰爭的人文情懷。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還記得二年前發生的伊拉克戰爭嗎,這場戰場給伊拉克人民又帶來什么?

  ——災難、妻離子散、經濟危機、生活無序……

  (2):你希望這場戰爭爆發嗎?在這場戰場爆發前,曾有許多愛好和平的人士和國際組織,力圖阻止,可都失敗了,假如時光能倒流,假如能有“墨子”,也許就不會發生了不信請看《公輸》

  二、走進作者

  請大家打開記錄本,以小組為單位,將搜集到的相關資料交流一下,并按屏幕顯示目標討論歸納。

  (1)墨子屬于哪個學派?

  (2)《墨子》一書是墨子寫的嗎?

  (3)墨子的政治主張是什么?——兼愛、非攻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停頓。

  2、請學生對照注解默讀課文,初步理解文意,在疑難處作上標記。

  3、學生提出疑難,全班交流,老師進行適當點撥指引。

  4、師生一起歸納重點、詞、句。

  重點詞:子、清、然、雖然

  義、仁、說、距、圉、詘

  難解詞:固、再、強、為、以……為,臣以為王吏之攻宋。

  特殊句式:夫子何命焉為/宋何罪之有/胡不已乎/胡不見我于王/此為何若人/

  4、請幾位同學分段將全文朗讀一遍,要求注意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語調。

  四、淺析文章,把握人物語言及性格。

  (1):自讀課文,從課文內容角度出發,以“這篇課文敘述了                 的故事,表現了                    ”為話題寫一句。

  (2):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選擇最能體現人物,自己認為較容易讀出感情的語句,反復揣摩誦讀,讀準語氣、語調。然后抽取部分學生朗讀,老師適當點評。

  例: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此時的公輸有以“義”裝點自己的味道,要讀出他一本正經又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傲慢的語氣。

  五、品析文章,體會論辯藝術;

  1、本文刻畫的幾個人物中主要表現的是誰?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分哪三步?

  討論明確:使公輸盤理屈詞窮;使楚王理屈詞窮;摸擬攻宋。使楚王心服口服。

  3、分組討論,各選一題:

  a、墨子勸說公輸盤時,采用什么策略讓公輸盤自覺理虧?主要運用什么修辭手法來增強說理氣勢?

  b、墨子模擬攻宋取得怎樣的效果?為什么會取得這樣效果?先學生自主思考,再小組討論,然后全班討論明確。

  4、請大家齊讀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再次體悟墨子的勸說藝術。

  六、聯系實際,培養價值觀

  作為現代青年,你覺得墨子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呢?

  七、課文小結

  今天的和平是千千萬萬人奮斗的結果,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中國臺灣還沒有回歸,反華勢力依然存在,恐怖組織也影響著人類的和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墨子那樣,為和平而不懈奮斗,那么生活就會安定,世界就會和平。

  請聯系全文,結合自己的感悟,用下列句式寫一句。

  如果                                  ,那么戰爭就會消失,世界就會和平。

  八、拓展練習: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誹(非議)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偷竊),人豕犬雞豚者,其不義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墨子•非攻》

  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章內容。

  2、得出了哪兩個結論?

公 輸 篇12

  教學目標 :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反對侵略,熱愛和平,盡自己所能為和平作貢獻

  2、了解墨子;積累文言文常用詞語;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論理多用類比的寫法。

  3、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敘事說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勸阻楚攻宋的三個步驟;積累文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誦讀法、質疑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導入  新課

  1、導言: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下冊中的第五單元的文言文,本單元所選課文是先秦諸子散文,它們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社會發生急劇變動,針對這種情況,代表社會各階級、階層利益的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你能說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嗎(儒、道、墨、名、法、陰陽、縱橫、農、雜、兵等)?由“墨家”導入  課文。墨家的創始人是誰,你知道嗎?

  2、墨子和《墨子》介紹:(1)指導學生看課文注釋①

  (2)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信息。

  墨子(約前476~前390),名翟(dí),相傳為戰國時期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原有71篇,現存53篇。是中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一般認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傳“非攻”(反對掠奪性戰爭)“兼愛”(既愛自己和祖國,也愛別人和別國) 等主張,反映小生產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選自《墨子》的文章——《公輸》。(板書:《公輸》)

  3、背景:墨子所處的時代,各諸侯國掠奪性的戰爭頻繁不已,嚴重破壞了生產,甚至使下層人民被迫“折骨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勞苦大眾的苦難,這是他提出“非攻”“兼愛”等政治主張的思想基礎。當時楚國是大國,占有兩湖一帶廣大地區。宋國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但處于戰略要地。楚國用公輸盤制造的器械,接連打敗了周圍幾個國家,于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聽到了消息,便從魯國趕到楚國去止楚攻宋。《公輸》寫的就是這件事,具體地表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解課文內容。

  (1)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掃清語音障礙。

  (2)小聲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及參考資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難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的疑難問題提交小組討論解決。教師巡視解惑。

  (4)全班共同解決小組中有爭議的問題。

  (5)教師指導學生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略)

  2、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做好復述課文的準備。

  指名學生復述課文故事。

  3、要求學生一邊自行默讀課文,一邊揣摩對話的語氣、語意,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緊張的氣氛。

  4、教師適當指導朗讀。 略

  5、分角色朗讀課文,一邊朗讀,一邊糾正, 力求讀準。 (敘述者、墨子、公輸盤、楚惠王)

  請大家再大聲地將課文朗讀一遍,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6、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1) 提問: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本文對應的雙方是墨子和楚國的公輸盤、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國的目的是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宣傳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話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3)公輸班何許人也?楚國攻打宋國的這場戰爭的性質如何?

  明確:注釋②  此場戰爭是“不義之戰”(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

  (4)哪句話表現了墨子見義勇為和不辭勞苦的品質?(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5)為什么墨子從得到楚國攻宋的消息到見公輸盤,中間只用“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來表達?(因為事情緊急,刻不容緩;墨子一路上的經歷,與文章主題關系不大。)

  墨子為什么如此不辭勞苦?(為了實現“兼愛”、“非攻”的思想)

  解釋“兼愛”、“非攻”

  (6)文中哪句話揭示了事件的結果?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7) 請以“這篇課文敘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現了________” 概括課文的內容。

  如:這篇課文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善辯。

  集體朗讀課文,進一步領會課文內容和思路,體會對話的語氣、語意。

  三、布置作業 

  反復閱讀課文,思考墨子是怎樣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細品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奧秘,體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一、朗讀課文,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奧秘,體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一)學習課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課文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 如果你是墨子的話,你想怎樣勸阻?(如果你遇到一個身強力壯的人無緣無故地欺負一個弱小者時,你想怎樣處理?)

  (1)速讀課文,概括出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的三個步驟。

  (2)師生討論,明確: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輸理屈詞窮;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詞窮;

  第三回合是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

  (1)墨子為何先勸公輸盤?

  (2)墨子是如何勸說公輸盤的呢?

  墨子見公輸盤,并沒有直接勸阻,而是先設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①當墨子請公輸殺人時,公輸作何表示? (“不說”)

  ②墨子進一步說可以“獻金”,采用激將法,其真正的意圖是什么?

  (真正的意圖在于步步激怒公輸盤,逼使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一類的話來。因為墨子料到公輸盤雖然在積極準備血腥的戰爭,但表面上必然會裝出堅持正義的樣子。公輸盤果然中計。 )

  ③墨子怎樣給予致命一擊的

  墨子抓住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一語,駁斥了他的所謂的“義”

  首先義正辭嚴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責攻宋的不智——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同時批評攻宋的不仁,因為宋本無罪。

  得出結論:公輸盤的“義”是“不殺少而殺眾”,是更大的不義。

  “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是在指責公輸盤的不義嗎? (不是,是為了防止公輸盤以種種理由搪塞推托責任。)

  墨子用“不可謂智’”不可謂仁”不可謂忠”不可謂強”不可謂知類”,從各個方面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為.讓公輸盤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有口難辯。將幫助楚國攻打宋國的公輸盤置于理虧的境地。

  (4)“公輸盤服”,此時公輸盤真的服了嗎?他取消了攻宋的計劃了嗎?你能揣測他此時的心理活動嗎? (沒有真服,只是默認了攻宋的“不義”。他沒有取消攻宋計劃,只是狡猾地將責任推給了楚王。 )

  (5)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墨子善罷甘休了嗎?從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來?

  (沒有善罷甘休。從“胡不見我于王”可以看出來。從此處我們可以感覺到墨子的勇敢和果決。)

  (二)分析第二回合:墨子說服楚王的過程

  (1)墨子見到楚王,先舉了一個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鄰有糟糠而欲竊之。”目的是誘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說出“必為有竊疾矣”之類的話來。)

  (2)墨子是怎樣借楚王的推斷說服楚王的?

  (通過對比和比喻。首先拿楚國的土地、物產和宋國的土地、物產比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為與“有人”的行為進行類比,說明楚之攻宋實在像患了偷竊一類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實無必要之意。 )

  (3)楚王是否承認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來的計劃?

  (楚王承認墨子說的有理,這從“善哉”一語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計劃,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輸盤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態度堅決地表示“必取宋”。 )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節課我們重點探討了前兩個情節的內容,欣賞了墨子巧妙的語言藝術。在這兩場智斗過程中,墨子令公輸盤“服”,令楚王稱‘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請同學們課后繼續閱讀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樣的方式徹底“打敗”了楚國君臣,取得了這場斗爭的全面勝利。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繼續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奧秘,體味墨子的勸說藝術。延伸拓展,聯系實際談體會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導入  新課

  二、分析第三回合

  1、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輸盤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

  雙方又進行了怎樣的較量,結果怎樣呢?

  集體朗讀課文

  公輸盤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戰術與墨子進行較量,公輸盤“九設”機變,

  墨子“九距”,結果是“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輸盤詘”說明了什么? (說明不論在道義較量上,還是在戰術較量上,公輸盤已告全面失敗。 )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輸盤怎樣的心理狀態?

  (公輸盤兩戰皆敗,已然惱羞成怒,動了殺機。 )

  4、在危險關頭,墨子有什么表現?

  (胸有成竹,鎮定、沉著,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針鋒相對 )

  5、墨子揭露了公輸盤“不言”的內容,請問是什么?

  (“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6、墨子是否徹底懾服了楚國君臣?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攤牌:自己的弟子已經協助宋國加強了防備,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這就徹底打破了楚國君臣妄圖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國的夢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計劃。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達到了止楚攻來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體會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僅靠鋒利巧妙的言辭?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藝和宋國的戰備。由于有實力作后盾,墨子的話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勝的把握。 )

  2、談談你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機智多謀、無所畏懼、鎮定自若 

  公輸:頑固、陰險、狡詐 。在民間傳說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為楚國制造云梯攻打宋國,爭取楚王寵信,又要標榜自己有“正義感”。

  楚王:虛榮、愚蠢、陰險、狡詐。

  3、模擬對話 ,通過激發學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假如有時空隧道,你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墨子機智、勇敢,敢于挑戰強國,誓死保衛宋國,熱愛和平,為和平不辭勞苦,奔走呼號,是和平的使者,應是諾貝爾和平獎的首批獲得者。

  欣賞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記言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均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貫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記述這個矛盾的產生和發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后來和楚王辯論,把攻宋與患了“竊疾”相提并論,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守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敵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來更深入了一步,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令人感到真實生動。

  (2)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見公輸盤,人們滿以為見面后墨子一定會勸阻公輸盤攻宋,但墨子卻邀請公輸盤去殺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個懸念。見到楚王也是如此,人們以為墨子會勸說楚王,但墨子卻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人們讀到“公輸盤服”和楚王稱“善”的時候,一定會想到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這種一波三折,懸念迭生的寫法產生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3)運用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個連續的”……不可謂……”在語勢上像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公輸盤進行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文章各部分的詳略應隨主題的需要而定。

  本文是表現墨子怎樣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對楚國的準備情況和墨子赴楚的詳細經過都是略寫,否則不僅會使行文顯得雍腫,而且容易沖淡主題。 )

  4、 學習課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 給予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國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要敢于斗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輿論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被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鑒意義。 在強權肆虐橫行的國際環境下;我們只有壯大實力,才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可結合美伊之間的戰爭談談自己的想法。

  5、課堂小結。

  《公輸》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與楚王陰險、狡詐,從而說明了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野心。文章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形象鮮明,說理充分,語言生動,是《墨子》的代表作。

  四、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收錄在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非攻》。

  板書設計 :

  公      輸     《墨子》

  見公輸  墨子:聞警赴楚

  公輸:義不殺人        以義相責

  墨子:義不殺少

  墨子      見楚王  楚王:必有竊疾

  止楚攻宋          墨子:王吏攻宋        以智相責      智慧勇敢

  與此同類

  見公輸    公輸:九設械盡

  墨子:九距有余        以技相較

  持器待寇

  人物                 

  墨子        勸楚攻宋  “非攻”

  公輸        吾義固不殺人--義不殺少而殺眾     道義勝(辯才過人)

  楚王       必為有竊疾也--為與此同類

  必取宋--攻械盡,而守圉有余        實力勝(膽識過人)

  欲殺之--雖殺臣,不能絕也

公 輸 篇13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課文記敘了墨子勸阻楚國進攻宋國的故事。

  第1段交代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場大戰即將爆發,宋國形勢很危急;“行十日十夜”既表現出時間緊急、刻不容緩,又表現了墨子不辭勞苦的精神。

  課文主體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同公輸盤、楚王作斗爭的經過,可分為三個步驟:使公輸盤理屈詞窮;使楚王理屈詞窮;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下面作具體分析。

  第一步:

  墨子先設下圈套,誘使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話。接著,墨子就抓住公輸盤這句話來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輕描淡寫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將幫助楚國攻打宋國的公輸盤置于理虧的境地;接著,墨子用“不可謂智”“不可謂仁”“不可謂忠”“不可謂強”“不可謂知類”,從各個角度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為,讓公輸盤無法為自己的行為作任何辯解,等于是斷了公輸盤的退路。“義不殺少而殺眾”一句,揭示出公輸盤所標榜的“義”的欺騙性。

  “公輸盤服”,一個“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論說有理有力,使公輸盤無話可說。可是侵略者不會輕易罷手的,當墨子進一步追問他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時,公輸盤把責任推到楚王身上,然后在墨子的進一步逼問下,只好答應引墨子去見楚王。文章極自然地過渡到下文。

  第二步:

  對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對付公輸盤相同的策略,先讓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不過,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勸說的婉轉和藝術性。他先用一個假設,說有這樣一個人,自己有華麗的車子不坐,而去偷鄰居的破車;自己有絲綢衣服不穿,而去偷鄰居的粗布衣服;自己有好飯好菜不吃,而去偷鄰居的粗劣食物。接著問:“此為何若人?”誘使楚王說出“必為有竊疾矣”,這正是墨子要楚王說出的話。墨子隨即一連用了頗有夸張意味的三個對比,極言楚國的物產豐富和宋國的物產貧乏,從而類推出楚國攻宋是和有“竊疾”“同類”的結論。此時,楚王像公輸盤一樣,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無話可說,只得說“善哉”。但是,他仗著楚國的實力,仍不放棄攻宋的打算。

  第三步:

  寫墨子以實力迫使楚王放棄攻宋的企圖。

  先簡要記述墨子與公輸盤演練的攻守戰。用“九攻”“九距”點明戰斗之激烈,用“攻械盡”“守有余”交代激戰結果,用“詘(屈)”點明公輸盤已經技窮。在意識到墨子將是攻宋的一個極大障礙時,公輸盤陡起殺機。墨子敏銳地加以揭穿,并明白告訴公輸盤與楚王,宋國已做好了充分準備,“雖殺臣,不能絕也”,這才使公輸盤與楚王不敢輕舉妄動,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的打算。這一段記述,說明要制止侵略,單靠說理是不夠的,還得有足夠的實力做后盾。

  二、問題研究

  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課文里人物的語言很富于表現力,能從中見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墨子的語言尤其如此。如他一連用五個“不可謂”,重重否定,極有氣勢,使公輸盤無從辯駁;而在和楚王的對話中,一連用三個對比,并采用夸飾的手法,極言楚國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宋國之面積狹小、物產貧乏,感染力很強,既滿足了楚王的虛榮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國是無意義的乃至愚蠢的舉動。而揭露公輸盤的殺機并最后打消楚國的攻宋企圖的這一段話,長短句交錯,語氣時緩時急,既從容又有威懾力,充分顯示了墨子無所畏懼、鎮定自若的特點。

  練習說明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用簡明的話說說墨子是怎樣一步步止楚攻宋的,體會墨子的勸說藝術。

  “分角色朗讀課文”可放在教師講授完課文以后。對于以下語句要仔細體味,讀準語氣:

  ①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此時的公輸盤有以“義”裝點自己的味道,要讀出他一本正經而又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傲慢的語氣。)

  ②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輸盤在無言以對的情況下,只好虛晃一槍,把矛盾的焦點轉移到楚王身上。要讀出他心里發虛,而又仗勢欺人的語氣。)

  ③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楚王嘴上承認墨子說的有道理,但是,仗著楚國的實力,攻宋勢在必行。因此,“善哉”里并沒有誠意;“雖然……”則體現了一個霸道諸侯的強硬態度,讀時要注意區別。)

  ④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輸盤在心里做著陰暗的盤算,要讀出陰險并帶有威脅意味的語氣。)

  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分為三個步驟:使公輸盤理屈詞窮;使楚王理屈詞窮;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墨子的勸說藝術可著重從這些方面來把握:他所使用的邏輯方法(比較法、歸類法),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境地的機智,或強悍有力或形象夸飾或尖銳直截的語言,等等。

  二、根據上下文,把下邊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注意句中疑問詞的用法。

  本題目的是讓學生注意疑問句、反問句的句式。

  1.夫子何命焉為?

  2.宋何罪之有?

  3.胡不已乎?

  4.胡不見我于王?

  5.此為何若人?

  翻譯:

  1.先生(有)什么見教呢?

  2.宋國有什么罪過呢?

  3.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4.何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5.這是什么樣的人呢?

  三、△課外閱讀魯迅的小說《非攻》,比較一下,看看小說中的墨子和課文中的墨子形象有什么不同。

  此題意在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并在比較閱讀中加深對兩篇文章的感受與理解。

  魯迅的小說《非攻》是他的《故事新編》里最有史料依據、最少虛構意味的一篇,里面的墨子形象與《公輸》里的墨子沒什么大的區別,只是性格內涵更豐富。如他的儉樸,他的堅忍,他的實干精神,他對普通百姓深厚的關切與同情等,在小說《非攻》里都有所表現。

  教學建議

  一、要注意朗讀練習。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感受激烈、緊張的氣氛。

  二、本文在文字和句式上相類似的地方較多,因此不必逐句講解,要多啟發學生觸類旁通,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

  三、教師可參照閱讀《故事新編·非攻》(《魯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有關資料

  一、墨子和《墨子》簡介(孫中原)

  墨子,中國戰國初期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姓墨名翟,其生卒年月,歷史上無確切記載。

  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爭議。《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之大夫”,《呂氏春秋·當染》高誘注則認為他是魯國人,也有的說他原為宋國人,后來長期住在魯國。

  墨子自稱“今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似屬當時的“士”階層。但他又承認自己是“賤人”。他可能當過工匠或小手工業主,具有相當豐富的生產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長期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宣傳他的政治主張。相傳他曾止楚攻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他“南游使衛”,宣講“畜士”以備守御。又屢游楚國,獻書楚惠王。他拒絕楚王賜地而去,晚年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伐魯,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許以五百里封地。他以“聽吾言,用我道”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主張。他曾推薦一些門徒到各國去做官,也是為了同樣目的。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享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這些主張反映了小生產者要求參與政權的愿望,在客觀上也起了維護封建統治的作用。

  《墨子》是中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漢書·藝文志》記載,《墨子》原有71篇,而流傳至今的僅15卷53篇,佚失18篇。學術界一般認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學在不同時期記述編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版)

  二、譯文

  公輸盤給楚國制造云梯這種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就從魯國動身,走了十天十夜,到達郢都,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墨子說:“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殺掉他。”

  公輸盤不高興了。

  墨子說:“請讓我奉送給您十金。”

  公輸盤說:“我是講道義的人,絕不能平白無故殺人。”

  墨子站起來,拜了兩拜,說:“請讓我說幾句話。我在北方聽說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眾,如今去殺害自己缺少的民眾而爭奪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說是聰明。宋國并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愛。懂得這個道理,卻不據理力爭,不能說是忠誠。爭論而達不到目的,不能說是堅強。自己說講道義,殺少量人還懂得不合理,卻要去殺眾多的人,不能說是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墨子說:“那么,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輸盤說:“不能,因為我已經對楚王說過了。”

  墨子說:“(您)為什么不介紹我去見楚王呢?”

  公輸盤說:“好吧。”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在這里有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看到鄰人有破車子便想去偷;拋掉自己的錦繡衣裳,看見鄰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拋掉自己的白米肥肉,看見鄰人有糟糠便想去偷。這是什么樣的人呢?”

  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患了偷竊病了。”

  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只有五百里。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云夢澤,那里滿是犀兕、麋鹿之類,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鼉多得天下無比,宋國真像人們說的那樣,是個連野雞、兔子、鯽魚都沒有的地方。這就好像白米肥肉和糟糠相比。楚國有松、梓、楠、樟這些大樹,宋國卻沒有什么大樹。這就好像錦繡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攻打宋國,正和這個害偷竊病的人一樣。”

  楚王說:“對呀!雖然是這樣,但是公輸盤給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國。”

  于是,楚王召見公輸盤。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用竹片當器械。公輸盤一次又一次地設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擋住了他。公輸盤的攻城器械都用盡了,墨子的守城辦法還綽綽有余。

  公輸盤技窮了,但他說:“我知道怎么對付你了,可是我不說。”

  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對付我,可是我也不說。”

  楚王問這是怎么回事。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只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拿著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國城上等待楚國來進攻了。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保衛宋國的人。”

  楚王說:“好啦!我不攻打宋國了。”

  三、《公輸》賞析(姜濤)

  《公輸》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表現出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的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和楚王的陰險狡詐,從而說明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

  在這篇文章里,墨子對戰爭的性質看得是比較清楚的。他能明確指出楚攻宋之不義,因而他不辭辛勞,長途跋涉趕到楚國都城,以實際行動去制止戰爭的發生。正因為墨子站在正義一邊,所以自始至終,都以主動進攻的姿態向公輸盤及其主子楚王進行了無可調和的斗爭,而且理直氣壯,義正辭嚴。當時楚大宋小,楚強宋弱,而且楚攻宋之心蓄謀已久,要想制止這場戰爭的發生,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然而墨子終于制止了這場戰爭。這固然同墨子的機智善辯頗有關系,但更重要的卻在于他能夠針對敵方的要害展開攻勢。首先,他從道義上擊敗敵人。墨子至楚后,公輸盤問他為何而來,他說:“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先是使得公輸盤“不說(悅)”,繼而逼出“吾義固不殺人。”但公輸盤只知道殺一人謂之不義,卻不知興師攻宋殺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義。所以墨子接著指出:“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把公輸盤說得啞口無言。在十分狼狽的情況下,公輸盤不得不把責任轉嫁到楚王身上。墨子見楚王,同樣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辦法,從道義上譴責楚攻宋之不義。他以富人盜竊窮人為喻,問楚王“此為何若人”?使楚王承認并說出此人“必為有竊疾矣”。既然承認這種人“有竊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國而攻伐貧窮之宋,正“為與此同類”。在墨子強有力的論據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諾諾稱是。公輸盤的“義不殺少而殺眾”和楚王以富竊貧,在道義上都是站不住的,因而他們理屈詞窮,弄得尷尬不堪。但是公輸盤和楚王決不因在道義上的失敗而放棄侵宋之心,公輸盤把責任推到楚王身上,楚王又把責任轉嫁到公輸盤身上的事實,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從而說明對于強大而又頑固之敵,只是在道義上攻破它還是遠遠不夠的,與此同時,還必須在實力上同敵人較量,并壓倒它,才有可能迫使侵略者放棄勃勃野心。墨子意識到了這一點。因而他“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這雖然還只是停留于近乎紙上談兵,然而卻是一次戰術上的較量,在較量中大大滅了公輸盤仗恃云梯之械攻宋的囂張氣焰。公輸盤雖被挫敗,但侵宋之心仍然不死。直到墨子說出即使把“我”殺掉,“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之時,在實力的對抗之下,才使公輸盤和楚王死了攻宋之心。

  這場斗爭表明,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要敢于斗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輿論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鑒意義。

  從寫作特點來看,本文又是通過曲折生動的故事,圍繞矛盾沖突來闡明道理,突現人物的。當墨子到楚國見到公輸盤,經過道義上的一番譴責之后,公輸盤“服”了。既然“服”了,將意味著矛盾得以解決。其實不然。當墨子指出:你既然“服”了,何以不停止攻宋呢?這么一問,公輸盤卻把責任轉嫁于楚王。這既說明他口服而心不服的真相,又引出了與楚王的新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墨子又去見楚王,從道義上把楚王駁得體無完膚,致使楚王稱“善”。楚王既然稱“善”,看來矛盾該是解決了。其實不然。楚王同公輸盤一樣,只不過是耍了個花招罷了。他在稱“善”之后用“雖然”二字一轉,又把責任推到公輸盤身上,說什么“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這樣一來,矛盾就更加復雜化了。又是與楚王的矛盾,又是與公輸盤的矛盾,二者錯綜交織在一起。面對這樣頑固而又狡詐的敵人,如果還采取先前那種從道義上揭露的辦法對付他們,顯然是不能奏效的。那么究竟怎樣解決這一矛盾,既是擺在墨子面前的一個十分艱巨的課題,也是讀者想要急切知道的。出自墨子的機智多謀,來了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既然楚王和公輸盤都仗恃云梯這一攻城之械來攻宋,就需要把云梯這個迷信予以徹底摧毀。于是墨子便在戰術上與公輸盤來一次較量。較量的結果,公輸盤徹底失敗,屈服了。如是,矛盾該解決了。然而,矛盾非但沒有解決,且向縱深發展。公輸盤在黔驢技窮的情況下,竟想下毒手把墨子這個勁敵殺掉,妄圖掃清攻宋道路上的障礙。但是這一陰謀非但未能得逞,反被墨子一眼看穿,進而一針見血地當面揭露了公輸盤的卑劣行徑,并嚴正告訴他們:“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在實力的對比和威懾之下,才迫使楚王不得不最后說出“善哉!吾請無攻宋矣”的話來。至此,矛盾才得以解決。試看故事是多么曲折生動!矛盾沖突猶如波浪起伏,滾滾向前推進。

  再者,作者還善于運用比喻,進行層層推理。墨子見公輸盤和楚王,都不是直陳其事,開宗明義,而是先作比喻,然后進行邏輯推理,使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就大大增強了說服力,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而尤為突出者,是作者運用比喻之妙。諸如墨子見到公輸盤后,公輸盤問他有何見教,他并不正面直答來意,而說:“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他把問題說得十分嚴重,意在一下子把對方的注意力引到這件事上,迫使對方對這件事立即表示態度,說出意見,亦即使對方說出自己要他說出的話來。可是公輸盤偏偏不說,只是表示不高興。公輸盤不說,當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于是只好再來個火上加油,“請獻十金”。這意味著要拿金錢賄賂收買他,讓他去干殺人的勾當。這下子公輸盤可沉不住氣了,便脫口說出“吾義固不殺人”。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興,繼而又激怒他,無非是讓他說出這句話來,然后再予以批駁。墨子見楚王,則是另一番氣象。一開頭就作比說:“今有人于此”如此這般。他不用“倘若”“假如”等假設字樣,好像是講一件實實在在的事,使對方不致發生錯覺,能夠聽得進去,然后讓對方說出自己要他說出的話來。墨子連用了三個比喻,然后問楚王:“此為何若人?”楚王很痛快地回答說:“必為有竊疾矣。”既然回答得痛快,那就毫無必要再用激將的辦法進一步逼問了。但讀者完全可以想像,假如楚王也像公輸盤那樣吞吞吐吐的話,墨子將會用別的辦法使他說出自己要他說的話的。可見,墨子是根據不同對象的表現,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總之,要他們說話,要他們說出自己想要他們說的話。不說話,不行;說了話,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也不作罷。只要他們說了話,事情就好辦了,就可以抓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墨子就是用這種引魚上鉤、先發制人的辦法,進行說理的,自始至終都以主動進攻的姿態出現,使對方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文章之所以富有邏輯性和說服力,又是同這種說理的方法密不可分的。

  (選自《古代散文名作欣賞》,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

公 輸(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公輸

    .《公輸》譯文.《公輸》教案.《公輸》教案1.《公輸》教案2.《公輸》教案3.《公輸》學習要點 知識要點 測試.《公輸》教學設計.《公輸》同步練習(一).《公輸》同步練習...

  • 17 公輸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殺之。”公輸盤不悅。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 21 公輸

    《墨子》 閱讀提示 這篇課文記敘墨子在楚國即將大舉進攻宋國之際,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借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誦讀課文,想一想墨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 公輸

    公 輸 選自《墨子》文 本譯 文原 文文 本盤為楚國造了云梯那種器械,造成后,將用它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了,就從齊國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國國都郢,會見盤。...

  • 公輸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 公輸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 公輸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 公輸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 《公輸》同步練習(通用13篇)

    一. 知識積累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公輸盤 郢 蔽輿 犀兕 黿鼉 詘2. 填空題。《墨子》一書一般認為是 。墨子名 , 時期 家, 家的創始人。3.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 《公輸》自主學案(精選13篇)

    《公輸》是記述墨子勸止楚國攻宋的事。文章宣揚了墨家“非攻”的主張。這一主張,在戰國時代,反對大國侵略小國,是有正義性的。文章還進一步表明墨子之所能夠止楚攻宋,并不是僅僅由于他以“非攻”的主張說服了對方,同時也以實際的守御...

  • 《公輸》教案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的1.揣摩人物語氣,體會人物思想感情。2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掌握部分實、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理解人物智勇兼備的特點。教學重難點1.積累文言語匯,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 《公輸》課堂實錄(精選16篇)

    上課后,師板書“墨守陳規”師:“誰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誰帶了成語詞典也可以查一查。”學生沉默,有學生查詞典,不一會,有一生舉手回答:“形容堅持按老的方法做事,不敢改進,比較保守。...

  • 《公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17 公 輸從容說課《公輸》選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學趣味的一篇。課文記述了墨子制止楚國攻宋的故事,詳細敘述了墨子同公輸盤、楚王作斗爭的經過。...

  • 《公輸》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把握疑問句、反問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張。 能力目標 1.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 《公輸》同步練習(通用14篇)

    一. 知識積累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公輸盤 郢 蔽輿 犀兕 黿鼉 詘2. 填空題。《墨子》一書一般認為是 。墨子名 , 時期 家, 家的創始人。3.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女人天堂成人av在线 | 天天干天天草天天射亚洲 | 国产免费www |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免费av | 国产精品视频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 丁香色五月国产在线视频 | 国产日产韩国精品视频 | 色欧美视频 | 蜜桃传媒视频麻豆第一区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免费视频 | 男人扒开女人腿做爽爽视频 | 91精品播放 | 啊啊啊国产视频 | 古惑仔1人在江湖在线观看粤语高清 | 朝鲜女人大白屁股ass | 欧美精选午夜久久久乱码6080 | 又硬又粗进去好疼A片麻豆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免费a网 |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影院手机在线看 | 一区二区在线欧美日韩中文 | 特级淫片日本高清视频免费 | 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 | 污黄视频在线 | 怡红院成免费人视频 |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女警 | 丰满人妻少妇无码喷水 | 久热超碰 | 久久福利影视 | 在线日本欧美 | 粉嫩饱饱鱼一线天在线观看 | 亚洲男女网站 | 妞干网免费 |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 超碰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