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通用9篇)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學生在假期中可能會畫畫,可能就沒有拿過畫筆。因此,這節課的導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方式可以生動活潑,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表現方法上可適當作一些有關發型和五官的指導,最后讓學生以觀察和回憶為主,自由地表現自己。
這節課,我是從激趣、觀察、探究、評說、描繪、欣賞入手進行教學的,旨在鼓勵學生通過游戲找出同學的相貌特點;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過交流和表演進一步感受人物表情變化規律;通過教師的示范發現自畫像的表現手法;通過自我表現體會成功的樂趣。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通過欣賞、觀察與交流,使學生了解自畫像的基本特點及其表現方法,并能在觀察和回憶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活動。
隱性目標:通過觀察、討論交流與表現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表現力,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和自我的信心,讓學生通過作品的表現進一步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并提高審美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啟發學生觀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進行
表現,教學時要注意觀察方法的引導,加強學習的交互性。
教學評價:
1,是否對自畫像感興趣?能否表現出自己的形象特點和表情?
2,能否通過鏡子觀察并說出自己的臉部特征,能比較別人臉部的不同之處。
3,作品的構圖是否基本合理?表現是否肯定、自信和流暢,較少或沒有反復涂改的現象?
4,能否參與同學間的相互觀察和交流,傾聽別人對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畫,并發表對別人作品的看法。
教學具準備:教師:大畫紙、課件。
學生:小鏡子、彩色水筆、油畫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游戲“猜猜我是誰?”
課前請幾位學生用硬紙遮住臉部,由老師帶領依次進入教室。請學生猜猜他們是誰?你憑什么判斷得這么準?(身材、個頭、衣服……)
兒童參與游戲活動,心情輕松愉快,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發表質疑
1,請表演的學生下移紙板,露出頭發,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的頭發有何不同之處?(長短、發型、顏色……)
2,繼續露出眉、眼、耳,請學生再仔細觀察比較其各自的特點。(大小、形態、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張臉,請學生比較每個人鼻、嘴的特點。(長短、大小、肥瘦、形態……)
4,比較臉型。(胖、瘦、長、短、方、圓……)
5,請學生談談: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的特征最明顯?為什么?
運用發現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腦去發現物象的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讓學生分段、分步尋找臉部特征,符合兒童注意力的廣度與深度發展的規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發型、五官、臉型……)
2,說一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臉部特征。(喜、怒、哀、樂時的五官變化)
3,演一演:請幾位特征明顯的學生上臺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
通過看、說、演進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及人物表情的無窮變化。
四、感受實踐
1,講解演示作畫方法:
請學生說說老師的臉部特征,根據學生發言,教師在大畫紙上分步畫自己。邊畫邊講作畫方法:a。根據臉型勾畫輪廓;b。添畫頭發和五官(抓特點、添表情);c。上色(可線描);d。可用夸張手法畫自己(教師示范幾個被夸張的自畫像)
2,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么就請你把畫好的自己剪下來貼在老師畫像的旁邊,我們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嗎?
3,作畫要求:再仔細觀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膽地畫出自己的相貌。(對有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畫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的表情)
由學生先找出老師的面部特征,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提示,畫出自畫像。通過這樣的示范,無疑給學生的描繪提供了“拐杖”,進一步幫助學生將腦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具象化。
五、巡視指導
1,鼓勵學生大膽作畫,只要能描繪出自己的某一個特征,就是好的。
2,讓學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樣樣都描繪得太細巧,反而增加了難度。
3,可用些夸張的手法,如:胖臉更胖;瘦臉更瘦;愛笑的嘴更大、更彎;愛哭的沒了眼;……—
學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畫,難免縮手縮腳,教師的鼓勵在此時最管用。
進行個別針對性輔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六、欣賞評價
1,作業展示:請大家一起欣賞“大合影”。
2,自評互評:從“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征最明顯?
3 欣賞大師們的“自畫像”:藝術大師們在表現自己時,特別重視面部神情的刻畫(課件欣賞徐悲鴻、凡·高等畫家的自畫像)。透過他們的神情,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互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過欣賞名家名作,增加美術文化含量,提高修養。
七、課后延伸
1,老師打算將這張“大合影”掃描進電腦,作為你們教室電腦的桌面背景,你們同意嗎?
2,這張“大合影”是由許多長相不一,個性不同,但都聰明、可愛、充滿自信的你們組成,老師希望你們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向上的集體、一個互助的集體。
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集體主意識。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討論交流了解自己的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形象思維。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運用觀察法、討論法等讓學生學會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用簡練流暢的線條畫出自畫像并能加以裝飾。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畫自己、夸自己,提高自信心,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自己,能夠用較好的美術語言表現自我形象,從而達到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教學難點: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態特征,用繪畫的表現方式進行情趣化個性的表現。
三、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大信封、鏡子、畫紙、油畫棒、大相框。
生——小鏡子、畫紙、油畫棒或蠟筆。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⑴ 課前播放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童話故事視頻,引起學生的回憶。
⑵ 談話激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童話故事里誰最漂亮?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呀?
生:回答(從魔鏡里)
師:哦,皇后是怎樣問魔鏡的呀?
生:回答(魔鏡魔鏡,世界上到底誰最漂亮)
⑶ 設懸疑
師:在童話故事中就是白雪公主最漂亮,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在我們的世界里到底誰最漂亮呢?
生:回答
師:讓我們也一起來問問魔鏡好嗎?
(出示課件——魔鏡)
生:一起念咒語,魔鏡魔鏡,我們的'世界上到底誰最漂亮?
⑷ 猜一猜
師:(利用課件制作的墨鏡先生說話)魔鏡給了兩個信封給我們,答案就在里面,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把秘密打開給大家看好嗎?(課前老師先準備好畫本班兩個學生的畫)
生:拆信封
師:咦,小朋友們,你能猜到他們是誰嗎?
生:各抒己見。運用發現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腦去發現物像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
⑸ 揭示課題:小朋友,你們也想象他們倆一樣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嗎?
我們一起來問問魔鏡,魔鏡魔鏡,我也可以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嗎?
師:小朋友,你們也想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可是你們會把自己的樣子畫下來嗎?
生:回答
師:那么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畫自己》吧!
(三)新授:
⑴ 深入探究:
①照一照: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
②說一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自己的臉部特征(喜、怒、哀、樂時的五官變化)
③演一演:請幾位特征明顯的學生上臺表演喜、怒、哀、樂時的表情。
【通過看,說,演,分段分步尋找臉部特征,捕捉人物的形象主要特點,遵循兒童注意的廣度與深度的規律】
(出示課件——欣賞作品)
⑵ 欣賞作品:欣賞大師與學生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畫自己的。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 能畫出自己的主要特征。
2. 通過畫自己提高自信心。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的近期照片一張,圖畫紙、水彩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我介紹
1. 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可愛的臉蛋,臉蛋上有什么?(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除了臉蛋還有什么?(軀干、四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每個人長得一樣嗎?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照片看看,自己長得什么樣,你喜歡做什么?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 引導幼兒進行小組交流、討論,介紹照片中的自己,說說自己的形象特征。
3. 請個別幼兒自我介紹。
(二)引題與示范
1. 引導語:我們每個人長得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喜歡做的事情,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給自己畫一張自畫像,把自己最好最喜歡的樣子畫出來,在畫之前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
2. 教師邊說邊示范畫一張自畫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張可愛的臉蛋,臉蛋上有圓圓的頭......)。
(三)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1. 提醒幼兒先構思,再動筆作畫,突出自己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特長愛好。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不同的畫畫材料請小朋友自己畫,在畫之前要先想好怎樣畫,畫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再動筆。)
2. 幼兒分組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與分享
1. 組織幼兒展示作品,相互欣賞與交流。
2. 小結:每個小朋友都畫的不錯,都把自己最好的形象展現出來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棒的一面,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
二、活動評析
這個活動從教材的分析,目標的定位,教學環節的設置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 準備充分
無論是從教學活動的設計還是從教學具的準備上都看得出教師很用心,有自
己的想法和思路,為這個活動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2. 能認真分析教材,制定了適宜的情感目標“通過畫自己提高自信心”
中班孩子個性開始凸顯,有了一定的獨立性。本次活動通過畫自己了解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 教學環節清晰
活動有四個環節:一是導入活動“幼兒自我介紹”引導幼兒觀察交流,二是引題與示范,三是幼兒創作,教師指導,四是展示與分享,整個活動環節清楚。
針對活動情況,有幾點建議進行探討分析:
1. 導入要切入重點,直接明了。
引入部分教師要重點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經驗,這對
幼兒在繪畫中能大膽表現出自己的特征很重要。中班幼兒特別是上學期的幼兒觀察能力比較弱,作為教師應采取有效的觀察方法,幫助幼兒學會細致地觀察發現自己和別人的不同。這就需要在教師一步步的引導下,通過對比了解每個人眼睛、臉型、嘴巴、發型等都不同,讓幼兒得到直接的感性經驗。建議老師就可以出示班上兩個臉部特征比較明顯的孩子的照片(ppt)作為對比的對象。孩子們比較熟悉,讓他們觀察并說說他們長得有什么不一樣?然后教師進行小結。這樣孩子就知道了每個人不同的特征會表現在什么地方,再去觀察自己的特征就更直接明了了。
2. 教師的示范要突顯特征。
教師的示范對幼兒在范畫中的影響力很大,對幼兒在繪畫中的啟發很有幫助。邱老師的范畫是以自己為范本,特征不夠突顯,最明顯的就是邱老師是長臉不是圓臉。范畫時教師以自己為范本對教師的技能要求較高,建議可以有目的地選擇1、2個臉部特征具有鮮明特點的幼兒進行范畫。在畫的時候一邊說出這個幼兒的臉部特征一邊進行范畫,如他的臉是圓圓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等,及臉部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酒窩、痣)。一邊說一邊畫的作用在于強調如何表現其特征。
3. 教師的指導要體現針對性。
邱老師在指導中比較側重于幫助孩子學習人物畫,對表現臉部特征還缺乏有效地引導。例如:一女孩自己是短發但是畫出了長辮子老師沒有及時給予指導。因為教師在引入觀察和范畫部分沒有很好地突顯特征,所以繪畫作品中有8名幼兒畫出了人物畫,剩下的大多是蝌蚪人,沒有較好的表現出自己的特征。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提出畫出自己的愛好、特征的要求,這樣可以讓他們有更大的表現空間,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對于能力特別弱的幼兒,教師可以適當動筆幫助他們添畫降低難度。同時教師在指導時要有意識的挑選幾幅比較成功的作品作為評價對象。
4. 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具體明確。
邱老師的評價語是“畫的是誰?”“你是怎樣畫自己?”“在干什么?”“誰畫的還很漂亮?”這樣較籠統,建議教師應該針對本次活動技能對如何表現特征方面提出更具體明確的要求,如:
(1)你覺得自己和別人哪些地方長得不一樣?最特別的地方是什么?
(2)如果孩子的作品把特征畫得很明顯,可以請幼兒猜猜是誰?為什么你能一眼認出?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4
教學內容與目標:1.通過欣賞、觀察與交流,使學生了解自畫像的基本特點及其表現方法,并能在觀察和回憶的基礎上抓住人物 形象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活動。2.通過觀察,討論交流與表現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和自信。讓學生通過作品的表現進一步加強對自己的認識并提高審美的觀察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在與啟發學生觀察和捕捉任務形象的主要特點并進行表現,教學時啟發學生方法的引導,加強學習的交互性。教具準備:師:實物投影,自畫象,5張方形鉛畫紙生:作業紙,小鏡子,水彩筆或油畫棒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穩定紀律,檢查用具(二)導入“猜猜我是誰”游戲導入,他是誰?為什么?(身材,個頭,衣服——)(1)表演的學生往下移紙板,露出頭發,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頭發特點(長短、發型)(2)繼續露出眉、眼、耳請同學再仔細觀察、比較其各自的特點。(3)露出鼻、嘴及整張臉,請同學比較特點。(4)說說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5)觀察自己的臉(三)新授課(1) 講解作畫方法請學生爍爍老師的臉部特征,根據學生發言,教師在黑板上范畫自己步驟a根據臉型畫輪廓b添畫頭發及五官c上色。(2) 學生作畫練習,教師巡回指導(3) 將畫好的“自己”剪下貼到老師旁邊,組成大合影。(四)總結上課情況板書設計:課后評述: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觀察與交流,使學生了解自畫像的基本特點及其表現方法。在觀察和回憶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活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啟發學生觀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進行表現,教學時要注意觀察方法的引導,加強學習的交互性。
教學準備:
教師:圖片、大畫紙、油畫棒
學生:小鏡子、彩色筆或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二)導入。
1、“猜猜我是誰”請幾位學生用硬紙板遮擋頭部,由老師引導進入教室。請大家猜猜他們是誰,憑什么來判斷?
2、請表演的同學往下移紙板,露出頭發,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頭發的特點。
3、繼續露出眉、眼、耳,請學生再仔細觀察比較其各自的特點。
4、露出鼻、嘴至整張臉,請學生比較每個人鼻、嘴的特點。
5、比較臉型。
6、請學生談談: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的特征最明顯?為什么?
7、請學生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
8、說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特征。
9、請幾位特征明顯的學生上講臺前講講自己的特征。
(三)新授:
講解演示作畫方法:
請學生說說老師的臉部特征,根據學生發言,教師演示畫自己。
邊畫邊講步驟:
1、根據臉形勾畫輪廓;
2、添畫頭發及五官;
3、上色。
師: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么請把自己畫出來后剪下畫像貼到老師的畫像旁邊,我們一起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嗎?(揭示課題:畫自己)。
學生作業,教師巡回輔導。
(四)小結:展評優秀作業
作業展評:
欣賞與評價:在大合影中,你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征最明顯?
欣賞大師們的“自畫像”。
藝術大師在畫自己時,特別注意表現臉部的神情,從中,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五)課后延伸。
展示用各種方法與材料制作的頭像作品,請學生回家以后也來試試用不同的方法來制作自畫像。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對五官的觀察,了解各種表情,通過一些基本形用夸張、變形的畫法,畫一幅自己的肖像畫。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學習對五官的夸張、變形手法。用自己構想的方法進行表現。訓練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過程、方法:通過運用分析法、觀察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進行觀察、欣賞圖片、使學生了解人的臉形、五官、表情進行夸張變化的表現方法
情感、態度:通過活動引發學生的美術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變形、夸張手法。通過觀察范畫,學會觀察人的特點。進一步學習繪畫方法。
難點:觀察的方法。用夸張、變形的手法畫出自己的特征。
課前準備:
教材、課件、鏡子、人物自畫像、彩筆、畫紙。
組織教學:
一、導入新課:
通過看圖片使學生初步了解自畫像與其它繪畫的區別。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并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出示一些人物的自畫像。
提問:這些人物你們都熟悉嗎?你覺得他們的畫像怎么樣?跟平時的畫像有什么區別?
二、講授新課:
這樣能讓學生更具體,更形象地體驗到自身與他人的不同。
讓學生照鏡子,主要是組織學生以同桌的形式一起來照一照,仔細觀察自己的五官及頭發,同學間互相找特點。
請幾個同學說說相互之間的特點。
進一步講解五官的種類及特點,使學生有深入的體會。
了解自畫像的步驟。
自畫像的特點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張變形。把人物最有特點的地方表現出來,并不是丑化。
教師演示畫法。
出示范畫請同學們欣賞。
三、布置作業:
通過對自己的觀察,畫出自己的單色稿。
四、巡回指導:
發現問題予以糾正,并注意安全。
教師進行公平公正的輔導,并對一些創作過程中出現困難得學生及時加以指導。
五、展評作品: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讓學生將單色稿貼到前面,根據畫像中的特點,讓大家猜猜是誰。
六、小結:
進行相應的表揚與鼓勵。
教師對于抓住自己特點的畫面,能讓學生一眼就認出的畫面,進行表揚。并針對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7
【目標預設】
1、通過觀察,畫出自己臉部的特征及服飾。
2、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之處。
3、感受色彩對比。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認識五官,發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并把自己的樣子畫出來。
【設計理念】
小班的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有限,往往就忽略了對自己的`認識,所以我通過讓幼兒們照照小鏡子來仔細看看自己長什么樣,再與別的小朋友比一比,臉上的五官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加深對自己樣貌的認識,最后進入主要環節,讓幼兒動手畫一畫自己,在畫畫的過程中鞏固認識,畫完之后我讓幼兒猜猜畫上的是誰,這一充滿樂趣的環節可以讓幼兒更感興趣。
【設計思路】
1、自己與別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2、談談自己和同伴的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一樣。
3、照鏡子觀察自己。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5、幼兒觀察圖畫,猜猜畫面上畫的是誰?
【活動準備】
1、水彩筆,白紙,每人一份。
2、每人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一、比較自己與別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1、教師提問:你的名字是什么?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嗎?你們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請幼兒找朋友,看看兩個人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結伴,與同伴相互比較)
二、談談自己和同伴的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一樣:我們除了長得不一樣,還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我們除了長得不一樣,喜歡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三、照鏡子觀察自己。
師:下面我請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小鏡子,我們一起來照照鏡子,看看自己長的是什么樣的,我們的臉上有什么?你和別的小朋友長的哪里不一樣?
教師鼓勵幼兒仔細觀察自己的五官,徒手跟老師畫一畫自己的樣子。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朋友們,畫的時候要仔細,把五官畫的大一點,清晰一點,這樣才比較漂亮哦!
五、幼兒觀察圖畫,猜猜畫面上畫的是誰?
教師拿兩幅幼兒的作品在大家面前展示,并請幼兒猜一猜這副畫是哪位小朋友畫的自己。
活動反思
《快樂的顏色》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掌握涂色技巧,發展小肌肉群的力量。活動中我以游戲“找蠟筆”為切入點,引發孩子們的興趣。在認識了顏色后,出示身體沒有顏色的顏色寶寶,請孩子們說說應該給它們什么顏色呢?抓住了孩子們探索、好奇的心理,牢牢的抓住了興趣點,讓活動順利進行。通過游戲,讓幼兒零距離接觸,視覺感官獲取顏色知識,師幼互動中感受合作的快樂。
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濃濃。在孩子們的自由作畫時間了,老師巡回指導,發現較好或有自己創意的孩子就進行及時表揚,孩子們互相學習,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設計了有趣的教學用具和游戲設計,整個活動,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初淺的社會經驗,體驗了解他人的快樂。效果好。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8
這是一節對比切合幼兒年齒特性,隨意馬虎激起幼兒癖好的美術課,操作照鏡子來察瞅自己的五官,相識自己臉上有什么,再經由過程與另外幼兒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來讓幼兒了解自己的特性,再了解自己的根基內幕上,用繪畫的方法表達出來,非但鍛煉的幼兒的畫畫本領,也給幼兒帶來了很大大年夜的愛好。
【目標預設】
一、經由過程察瞅,畫出自己臉部的特征及服飾。
二、了解自己,曉得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同的地方。
【重點、難點】
經由過程察瞅了解五官,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的地方,并把自己的樣子容貌像貌畫出來。
【貪圖理念】
小班的幼兒年齒小,馬糊事物的察瞅本領有限,每一每一就輕忽了馬糊自己的了解,所以我經由過程讓幼兒們照照小鏡子來細致瞅瞅自己長什么樣,再與另外小朋友比一比,臉上的五官有什么不同,經由過程比擬,加深馬糊自己樣貌的了解,著末入進重要樞紐關頭,讓幼兒出手畫一畫自己,在畫畫的入程中穩定了解,畫完以后我讓幼兒猜猜畫上的是誰,這一充滿愛好的樞紐關頭可以讓幼兒更感癖好。
【貪圖思路】
一、自己與他人在表面上面的不同。
二、談談自己以及火伴的癖好、快樂喜愛等方面的不同樣。
三、照鏡子察瞅自己。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歸誘導。
五、幼兒察瞅圖畫,猜猜畫面上畫的是誰?
【活動豫備】
一、水彩筆,白紙,每一人一份。
二、每一人一壁小鏡子。
【活動入程】
1、對比自己與他人在表面上面的不同。
教師提問:你的名字是什么?以及另外小朋友同樣嗎?你們還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請幼兒找朋友,瞅瞅兩小我什么地方不同樣。(幼兒自由結伴,與火伴互相對比)
2、談談自己以及火伴的癖好、快樂喜愛等方面的不同樣:咱們除長患上不同樣,還有什么不同樣?
教師小結:咱們除長患上不同樣,喜歡的事變也各不雷同。
3、照鏡子察瞅自己。
師:下面我請小朋友拿出豫備好的小鏡子,咱們一塊兒來照照鏡子,瞅瞅自己長的是什么樣的,咱們的臉上有什么?你以及另外小朋友長的那里不同樣?
教師鼓舞激勵幼兒細致察瞅自己的五官,徒手跟教員畫一畫自己的樣子容貌像貌。
4、幼兒作畫,教師巡歸誘導。
師:小朋友們,畫的時光要細致,把五官畫的大大年夜一點,清晰一點,這樣才對比大大年夜度哦!
5、幼兒察瞅圖畫,猜猜畫面上畫的是誰?
教師拿兩幅幼兒的作品在大大年夜師面前鋪示,并請幼兒猜一猜這副畫是哪位小朋友畫的自己。
《畫自己》九年級美術教案設計 篇9
《畫自己》教學設計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課業類型:繪畫教材分析:本節課是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學生在假期中可能會畫畫,可能就沒有拿過畫筆。因此,這節課的導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方式可以生動活潑,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表現方法上可適當作一些有關發型和五官的指導,最后讓學生以觀察和回憶為主,自由地表現自己。這節課,我是從激趣、觀察、探究、評說、描繪、欣賞入手進行教學的,旨在鼓勵學生通過游戲找出同學的相貌特點;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過交流和表演進一步感受人物表情變化規律;通過教師的示范發現自畫像的表現手法;通過自我表現體會成功的樂趣。教學目標:顯性目標:通過欣賞、觀察與交流,使學生了解自畫像的基本特點及其表現方法,并能在觀察和回憶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活動。隱性目標:通過觀察、討論交流與表現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表現力,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和自我的信心,讓學生通過作品的表現進一步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并提高審美的觀察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啟發學生觀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進行表現,教學時要注意觀察方法的引導,加強學習的交互性。教學評價:1,是否對自畫像感興趣?能否表現出自己的形象特點和表情?2,能否通過鏡子觀察并說出自己的臉部特征,能比較別人臉部的不同之處。3,作品的構圖是否基本合理?表現是否肯定、自信和流暢,較少或沒有反復涂改的現象?4,能否參與同學間的相互觀察和交流,傾聽別人對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畫,并發表對別人作品的看法。教學具準備:教師:大畫紙、課件。學生:小鏡子、彩色水筆、油畫棒。課時安排: 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游戲“猜猜我是誰?”課前請幾位學生用硬紙遮住臉部,由老師帶領依次進入教室。請學生猜猜他們是誰?你憑什么判斷得這么準?(身材、個頭、衣服……)兒童參與游戲活動,心情輕松愉快,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二、發表質疑1,請表演的學生下移紙板,露出頭發,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的頭發有何不同之處?(長短、發型、顏色……)2,繼續露出眉、眼、耳,請學生再仔細觀察比較其各自的特點。(大小、形態、位置……)3,再露出鼻、嘴至整張臉,請學生比較每個人鼻、嘴的特點。(長短、大小、肥瘦、形態……)4,比較臉型。(胖、瘦、長、短、方、圓……)5,請學生談談: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的特征最明顯?為什么?運用發現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腦去發現物象的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分段、分步尋找臉部特征,符合兒童注意力的廣度與深度發展的規律。三、深入探究1,看一看: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發型、五官、臉型……)2,說一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臉部特征。(喜、怒、哀、樂時的五官變化)3,演一演:請幾位特征明顯的學生上臺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通過看、說、演進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及人物表情的無窮變化。四、感受實踐1,講解演示作畫方法:請學生說說老師的臉部特征,根據學生發言,教師在大畫紙上分步畫自己。邊畫邊講作畫方法:a.根據臉型勾畫輪廓;b.添畫頭發和五官(抓特點、添表情);c.上色(可線描);d.可用夸張手法畫自己(教師示范幾個被夸張的自畫像)2,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么就請你把畫好的自己剪下來貼在老師畫像的旁邊,我們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嗎?3,作畫要求:再仔細觀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膽地畫出自己的相貌。(對有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畫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的表情)由學生先找出老師的面部特征,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提示,畫出自畫像。通過這樣的示范,無疑給學生的描繪提供了“拐杖”,進一步幫助學生將腦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具象化。五、巡視指導1,鼓勵學生大膽作畫,只要能描繪出自己的某一個特征,就是好的。2,讓學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樣樣都描繪得太細巧,反而增加了難度。3,可用些夸張的手法,如:胖臉更胖;瘦臉更瘦;愛笑的嘴更大、更彎;愛哭的沒了眼;……- 學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畫,難免縮手縮腳,教師的鼓勵在此時最管用。進行個別針對性輔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六、欣賞評價1,作業展示:請大家一起欣賞“大合影”。2,自評互評:從“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征最明顯?3 欣賞大師們的“自畫像”:藝術大師們在表現自己時,特別重視面部神情的刻畫(課件欣賞徐悲鴻、凡·高等畫家的自畫像)。透過他們的神情,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互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過欣賞名家名作,增加美術文化含量,提高修養。七、課后延伸1,老師打算將這張“大合影”掃描進電腦,作為你們教室電腦的桌面背景,你們同意嗎?2,這張“大合影”是由許多長相不一,個性不同,但都聰明、可愛、充滿自信的你們組成,老師希望你們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向上的集體、一個互助的集體。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集體主意識。板書設計: 畫 自 己 課后記:這節課在帶領學生分析完后我在黑板上將幾種常見小孩的發型畫出來,讓同學們找找哪個像自己,先在作業紙上畫下來,再添畫有個性特征的五官。這就避免了學生只著眼于五官的特征,而不整體觀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