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路線 —— 初中政治第六冊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第四課是本書的重點課,而本節課又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它是在上節闡述“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和“兩個文明的關系”。最后要求學生懂得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重大意義。這些都是當代中學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須了解的問題,它反映現實,貼近學生的實際。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本課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是了解黨的基本路線和倡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教育材料。
2、應掌握的基礎知識:
(1)“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
(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及根本任務?
(3)正確認識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
(4)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3、教學重難點及依據:
(1)本課的重點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因為此重點不但是本節課的中心內容,而且是本課教學的落腳點,最終要使學生明確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以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重大意義。
(2)本課的難點有兩個:一個是分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二是說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到破壞。”因為前者理論性較強,對學生來說,不易理解;后者現實性較強,學生如果沒有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以說明,對“兩個文明建設”這一觀點又是難以理解。
4、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A、簡要說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
B、結合事例,說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到破壞;
C、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及其重大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歸納整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能夠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較為客觀全面地認識一些社會現象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受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力量,增強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的決心和 信心。
二、教學方法
1、教學探索:
(1)采用圖示投影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對于較為抽象的理論,如果不對之進行形象化和具體化,學生是很難領會和掌握,如本課中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由于理論性較強,所以在教學中結合課本小學閱讀材料用“航天飛機”圖示進行投影即可形象地說明三者的內存關系。
(2)歸納法
思想政治課是集理論性、現實性、邏輯性于一體的思想教育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不加以梳理、歸納,那么學生學到的知識將是片面、零碎和不完整,這樣很難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如對本節課中的“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應在課堂小結中加以歸納。使原本是“隱藏”的問題通過歸納變成“顯現”而且重要的問題。同時在學生課堂討論和提問學生等教學情境中,也應注意適宜地加以歸納,而且在教學中,可老師自行歸納,也可以讓學生嘗試歸納。
(3)事例說明觀點法
(可先把要說明的事例材料制 成多媒體)
政治課中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較多,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多聯系實際,把貼近學生,貼近社會的某些熱點、焦點的社會現象引入課堂的理論教學,使原本枯燥的理論性內容變為可讀性較強,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現實性內容。(如講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之時,可結合“法輪功”的實質和危害,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對反腐敗的決心和用心加以說明)
2、學法指導
(1)閱讀指導。
學生的認識規律是根據客觀事物的判斷和主觀接受從而在頭腦中存在并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會學的能力,將教導學生自己閱讀材料,并在閱讀中自己提出問題,自己發現結論的學法。同時,這個學習方法又迎合思想政治課中有些內容的分析和講解完全可以簡化,可由學生自己閱讀理解的教學要求。(如對課本中的各種各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可指導學生自行閱讀后進行歸納總結)
(2)課堂討論
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充分發揮和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重要的是適應了現在中考開放性試卷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討論和歸納中會發現很多對問題的不同看法,不同觀點,再加之正確引導即是學生思維的閃觀點。(如對“我國人口素質發展狀況和與先進國家科技水平的差距”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
(3)設問競答。
為了牽引學生思維和注意力的集中,在教學中,老師應不失時機地 加以設問,創造一個學生競答的活躍的課堂氣氛。
三、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 主要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時間
復習導入 新課 提問:1、黨的基本路線制定的根據和內容是什么? 2、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教師歸納 溫故知新,為講授新知識做鋪墊,做好新知識的銜接 3``
講 授 新 課 講 授 新 課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壞動搖(板書) 1、“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整體(板書) 投影“航天飛機” 指導學生閱讀、討論、后歸納 導引系統 工作艙 動力系統 堅持四項 以經濟建 堅改革 基本原則 設為中心 開放(1)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板書) 把經濟建設比作航天飛機的心臟即核心部分,便說明我們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而且這一點是通過我們黨歷史發展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印證的,落后就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2)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板書) 首先,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一個是立同之本,一個是強國之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其次,堅持兩個基本點都是為了更多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明確上面關系,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樣,才能總攬全局,保證社會經濟的莛發展。2、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板書)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以往社會相比有什么特點?:(同學討論,教師歸納) (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板書)提問:[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中規定的我國的奮斗目標是什么? [2]這一目標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師歸納) 奮斗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里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體現在經濟上的“富強”,體現在政治上的“民主”還體現在精神上的“文明”所以, (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雖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板書) 把我國人口素質的發展狀況和我國與先進國家科技水平的差距兩個圖表進行投影,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 1投影中分別反映了什么問題 ②這兩個圖表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③怎樣才能縮小我國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 (教師歸納) 投影反映了我國目前人口素質普遍低,從而導致了投影2中我國的經濟科技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如縮小這一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提高勞動者素質。(請同學們閱讀材料第152頁第2段,并思考) 提問: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什么?②如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教師歸納) 根本任務提高兩素質,提供動力、支持,培養四有公民。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三指導,三教育”。 提問:我們強調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那么這兩個文明之間有什么關系?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討論,教師歸納)①互為條件,互相促進。 ②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提供物質條件(可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進行精神文明提供物質基礎和條件加以說明。) ③后者對前者起巨大的推動作用。(可結合課本的事例或王進喜的創業精神加以闡述,也可舉反面事例,如“法輪功”的危害,以及腐敗分子的蛻變質會危害等現實事例說明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毫不動搖,但精神文明也要受到破壞,甚至社會也變質。所以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可列舉“張家港精神”。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一起抓緊的方針,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都要取得了巨大成就。3、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板書) (學生討論)(1) 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2) 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教師歸納)① 首先:黨的基本路線是依據我國現階段這一基本同情制定的。其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總結。總之,黨的基本路線關系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②如何堅持:A、“關鍵” B、“把握工作大局”C、“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可用圖示投影分析三者的關系,使抽象化的理論具體化,易于理解記憶。 適當說明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讓學生初步理解工作大局。 通過特點對比的討論,學生明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重要特征。 通過對舊課內容的提問,歸納,使學生易于掌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這一要點。 通過圖表投影進行課堂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空間,后引出課本中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過閱讀指導和老師對內容的系統歸納,學生極易理解和掌握。 通過閱讀指導和引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進行討論,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兩個文明的關系。 通過討論和教師歸納,使學生明確本課內容的落腳點,即對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有全新的認識。 5`` 2`` 3`` 5`` 7`` 6``
課 堂 小 結 通過 堅持基本路線持黨的不動搖 一個關系—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一個原理—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 互為條件,互相促進 一個認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用圖表進行課堂小結,直觀形象邏輯性強,易于理解、領會 3``
課 堂 練 習 單項選擇題:1、李洪志編造“法輪大法”和操縱“法輪功”邪教利用封建迷信和反科學手段,毒害練功者的思想,對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危害,這給我們帶來教訓是( )A、要本本地把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甚至社會也變質。C、要時時注意階級斗爭新動向D、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2、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A、基本路線 B、四項基本原則 C、改革開放 D、依法治國 二、問答題:試分析說明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
課后作 業 收集有關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的典型事例,并加以分析說明 理論聯系實際,適應中考的要求
板 書 設 計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1、“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整體(1) 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2、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1)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 2)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 3)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3、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1)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板書)
把經濟建設比作般天飛機的心臟,即最核心部分,便說明我們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民不動搖。而且這一點是通過我們黨歷史發展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印證。落后就要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2)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板書)
首先,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一個是立國之本,一個是強國之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其次,堅持兩個基本點,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明確了上面關系,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樣才能總攬全局,保證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
2、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板書)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以往社會相比有什么特點?(同學討論,師歸納)
(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板書)
可用圖示投影分析諸關系,使抽象化的理論形象具體化,易于理解、記憶。適當說明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讓學生初步理解我們的工作大局。通過特點對比的討論,學生明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
可用圖示投影分析三者的關系,使抽象化的理論具體化,易于理解記憶。
《當今時代的主題》說課方案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初三思想政治第五課第一框題《當今時代的主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等方面進行說課。
一、 本課地位
本課是在國情國策教育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國際形勢的教育,是第五課的教學重點。首先,作為學生要真正認識國情,理解國策,就必須了解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國際環境。其次,本課也是全書唯一一處介紹國際形勢的框題,在全書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課是第五課的一個教學重點。
二、 本課的教學目標
通過對學生進行國際形勢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霸權主義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從而達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后一框題我國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辨證地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系,全面認識世界形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 教學難點
由于初中學生對國際形勢的了解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尚處于幼稚、不成熟階段,看問題往往容易抓住表象的東西,忽略或認識不到實質的東西,所以,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系、認清霸權主義的實質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
四、 教學方法
初三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已有顯著發展,但學生的思維能力仍有局限性。學生進行抽象思維仍需有具體形象的東西為支柱,獨立思考問題時仍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要適時進行引導、啟發、補充、歸納,要把教與學結合起來。
本課教學,采用多媒體手段,同時綜合運用啟發提問方法、交流歸納的方法、圖表展示的方法,以及傳統的講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拘泥于某一種方法,要根據課堂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隨機應變。
五、 教學過程
1、 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
以復習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新問題。承上啟下,使學生能把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聯系起來。
復習:(1)、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2)、我國為什么要對外開放?
啟發:從上述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只有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走向世界,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站穩腳跟發展中國。那么,當今世界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
2、為突破“和平與發展問題”這個重點:
(1) 采用多媒體方法再現展示:巴以沖突、阿富汗戰爭、阿根廷動蕩、非洲饑荒等影像資料,增強學生對當今世界的感性認識。
(2) 用交流歸納的方法,突出和平與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交流,是讓學生發表對多媒體展示材料的看法,目的在于調動學生觀察世界的主動性;歸納,是老師對學生看法的總結升華,目的是為了彌補學生思維能力的不足。
(3) 在交流歸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采用自學釋疑的方法,弄清和平問題和發展問題的概念,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利用教材自學的能力。
(4) 為了加深對和平與發展問題的理解,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聯系的方法,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地理知識調動起來 ,找一找:世界上哪些國家是發達國家?哪些國家是發展中國家、落后國家?找找這些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特點?以此,幫助學生弄清為什么發展問題同時又叫南北問題。
3、為突破“和平與發展的關系”這個難點:
(1) 采用實例分析法,再次以巴以沖突、阿根廷動蕩為實例,分析說明和平與發展互為條件,相輔相成,每一個問題產生危機都會導致另一個危機的產生。
(2) 采用跨學科聯系的方法,幫助學生辨證認識和平與發展的關系。以物理學平衡原理形象說明,平衡是穩定的條件,世界格局的穩定(即和平),是建立在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即平衡)的基礎上的。
4、為突破“霸權主義不得人心”這個教學重點和難點:
(1) 以圖表的方式展示一戰、二戰、日本侵華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產生的原因、導火索、參戰國。
(2) 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這幾場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幾場戰爭有什么共同特點?
(3) 用交流歸納的方法,讓學生發表對上述問題的看法。引導學生歸納:追逐利益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這幾場戰爭的共同特點是,強國欺凌弱國。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霸權主義一直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
(4) 用自學釋疑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認識霸權主義及其核心思想、主要動因和表現形式。
5、為增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課堂調查:
(1) 你認為當代世界哪些國家在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你為什么把它們列入霸權主義國家的行列?
(2) 你如何認識美國對古巴進行的長達幾十年的經濟制裁?
(3) 你對美國在科索沃戰爭中轟炸我國駐南使館、侵犯我國南海領空如何認識?
通過課堂調查,加深學生對霸權主義的認識,并歸納出霸權主義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
6、鞏固知識:
(1)讓學生作課堂小結,老師展示板書,再現本課知識要點。
(2)進行課堂訓練:
辨析題: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流,因而,當今世界和平問題已經解決,發展問題日益迫切。
此題: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和平與發展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考察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全面認識國際形勢的能力。
材料分析題:以布什政府宣布美國推出反導條約、布置導彈防御系統,美國在聯合國人權大會上以人權為借口攻擊中國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美國試圖脫離聯合國框架為背景材料,提問:
①你對當前的國際形勢如何認識?
②結合材料分析霸權主義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我國應該怎么辦?
①②兩個問題旨在考察學生觀察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③屬于遷移延伸,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并為學生理解我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