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代價與回報學案
(1)、如何理解“我承擔,我無悔”?
有些該做的事情,并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但我們仍然要為它們承擔責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極態度,同樣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只要我們把他們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同樣能夠把事情做得出色。
【活動五】蘇珊 不喜歡的工作也干得出色
由此看來:對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最富有責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活動六】○弗蘭克應該償還儲戶的存款嗎?答:應該。因為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是那些最富有責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弗蘭克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應對自己負責,做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
○如果弗蘭克決定不償還儲戶的存款,會有什么后果?這樣做的后果會對哪些人產生影響?產生什么影響?答:會使儲戶帶來許多麻煩和災難,造成財產的損失;同時也使弗蘭克本人失去了信義,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準則。
○弗蘭克為了他的決定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如果他知道負責任的代價,他還會作這樣的決定嗎?答:用39年的心血來償還。會。因為弗蘭克是個不計較個人得與失,盡心盡力地承擔著社會責任的人。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具有奉獻精神,這也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做人標準。
(3)、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如任長霞、牛玉儒、徐虎、洪戰輝、叢飛等等人物。
課堂反饋
(三)案例分析題
1.進入九年級,學習任務一下子繁重起來了,班級的生活委員李顏向班主任老師提出了辭去生活委員職務的申請,理由是當生活委員太浪費學習時間。老師請她再堅持一個月,等待班干部的改選,她卻說什么也不同意,放下了生活委員的擔子,使班級正常的生活管理受到了影響。
你認為李顏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下面的案例給你哪些啟迪?
1920年,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2.5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125只下蛋的母雞! 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么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后要還我。”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于掙夠了12.5美元這一“天文數字”,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三、綜合能力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下面哪種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
a.放學回家就馬上寫作業,從來不用父母督促
b.期中考試時,我把忘記關閉的手機帶進考場了,幸虧它一直沒響
c.對于父母的嘮叨我從不頂撞,因為我知道他們是為我好
d.不管學習到多晚,我每天都會洗自己的襪子和內衣
2.在騎車上學的路上,一位老大爺突然在你行進的前方跌倒,來不及剎車的你怎樣做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
a.不顧一切朝老大爺撞了過去 b.猛轉方向,駛上了快車道 c.為了躲避老大爺,撞到了停在路邊的汽車上 d.眼睛一閉,聽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