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代價與回報》教學設計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課時的內容,是使學生認識到承擔責任意味著回報也意味著代價,要學會承擔責任,更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對那些無法逃避的責任要積極面對,對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要心懷感激之情。
2、學生情況分析。
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這樣的一些現象:
l 有時他們會因為所謂的哥們義氣盲目承擔本不屬于他們的過錯;
l 有時他們會在闖禍后只談別人的過失;
l 有時在需要他們承擔責任時,他們卻猶豫不決;
l 有時在實際生活中對于他人無私奉獻精神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有懷疑、嘲笑的態度;
……
這些現象反映了學生并不清楚責任的復雜性以及應該如何正確地承擔責任。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學習教學材料中不言代價與回報、無私奉獻的人的優良品質,并轉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能比較客觀地分析代價與回報的關系,較合理地作出選擇,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2、能力目標:從教學材料中提取有關的教學信息的能力(每個學生至少兩條)。對于現實生活中的選擇,能正確評估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作出比較合理的選擇。
3、知識目標:明確承擔責任會得到回報,但同時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明確有些責任即使不是自愿選擇的,也應盡力承擔好。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承擔責任時如何選擇,如何更好地承擔責任。
2、教學難點: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生對于現實生活中他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有時有抵觸情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以事例為依托,以情感為支撐,引導學生思考,并引發他們的道德體驗,轉化他們的道德實踐是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布置任務
教師布置學習任務:
1、今天上課的內容需要我們分組進行,現在組已經分好,請各組產生一名小組長(可以自薦也可以他薦),負責組織本組的學習。每位同學都拿到一個號碼,請每組的1號作為發言人,代表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2、每組的組長到老師這里選取學習任務,并組織本組想學習。
【設計意圖】1、本課教學選擇了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啟發引導及師生共同探討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課前對學生小組活動提出明確要求。
2、結合本課教學主題“責任、選擇、代價、回報”,利用學生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承擔責任,為本課的學生道德實踐打下伏筆。
第二部分:學習任務的分配
教師給三組分配的任務分別為:結合提供的教學材料,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教學材料:
第一組:小a 的選擇
一周前,校運動會的報名結束。體育成績很好的小a報了兩個項目。他們班的同學都期盼他取得好成績,為班里贏得榮譽。可剛得到消息,糾正本周日學校將租用月壇體育場舉行校級運動會,小a的媽媽給他報的繪畫班正好也在周日上課不能更改。小a很喜歡繪畫,而且聽媽媽說報這個班花了很多錢。但是根據學校規定報名情況不能更改。小a很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