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復習教案7
第二十二課 筑起防火墻
拓展分析
1.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多方面的,社會、學校、家庭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和關愛也是很充分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未成年人人身受傷害、身心受傷害的事件還是時有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習慣與能力。所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除了家庭、學校、社會等給予特殊的保護之外,更需要未成年人自身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依法保護自已。
2.在實際生活中,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就應自覺進行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覺抵制社會不良影響,自覺與社會各方面的保護相配合,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3.社會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很大。面對不良的社會風氣和不良的行為習慣,作為未成年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注意培養自己對真與假、是與非、美與丑的分析和辨別能力;其次要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集體活動,自覺把自已置于正面教育的氛圍中,不進末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
4.未成年人除了要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和不良誘惑之外,還要學會依法進行自我保護。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求我們在面臨險境、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冷靜、沉著、機智,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佳方法,以保護生命為第一原則。其次,依法進行自我保護,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面對不法侵害,忍讓和報復這兩個極端行為都是不可取的,我們可以直接與侵權者進行交涉,也可以向有關管理部門控告。我們還可以訴諸法律,也就是打官司。最后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在進行自我保護的時候,不得以自我保護為借口,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權利和自由。
例題分析
1、星期一早上6:40,張明同學騎自行車上學,在胡同拐彎處,一快速行駛的摩托車將其撞倒在地并逃跑。趴在地上的張明看到肇事者戴著紅色頭盔向北逃去,車牌號為b*461。他向路人借手機撥打了120救護,撥打l10報警。后來張明被送到醫院,得到及時治療,很快返校上學。警方根據張明提供的有效線索,很快抓獲了肇事者,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1)張明的哪些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2)假若你遇到肇事車輛把別人撞倒后逃逸,你會怎么做?
點撥:本題以張明同學上學途中遇到的意外傷害為背景,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給學生以親近感。面對這種情況,許多人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不能采取正確有效的方式。而張明同學的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即我們青少年在面對生活中的意外傷害和不法侵害時,一定要冷靜,機智,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辦法。第(2) 題引導我們青少年要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除了要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外,還要依法同各種違法行為作斗爭。要掌握一些同違法行為作斗爭的方法和技巧。
參考答案:(1)①要冷靜,靠智慧;要靈活,會求救;②記住犯罪人的生理特征、穿著;③了解兇手去向,及時報案;④降低損失。自我保護。(2)自覺救人、報警、保護現場;記住罪犯的特征或提供線索,主動協助辦案人員等等。
2、材料:“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最親近的人長期不在旁邊,或沒有盡到監護的職責,這些孩子客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傷害。”XX年3月12日,全國人代會期間,宿遷市人大代表在談到留守兒童時,表達了自己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