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3)法不可違,作為公民我們正確的做法;
(4)家庭保護、社會保護;
(5)同違法行為作斗爭,既要勇敢又要機智。
2、易錯點:(1)犯罪即違法,違法即犯罪;
(2)公安機關嚴格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屬于司法保護。
(3)面對違法犯罪,我們要積極地同其搏斗。
三、中考真題解析
1、(XX年泉州市)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學的小額錢物被學校處分,但他仍然執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終因持刀搶劫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這一案例說明( )
a.有不良行為若不加以改正,有可能走向違法犯罪
b.王某持刀搶劫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c.一般違法行為必然發展為犯罪
d.王某偷同學的小額錢物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一般違法與犯罪關系的理解與運用。本題材料說明了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警示青少年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不要滑入犯罪的深淵,給自己留下終生遺憾。所列選項中,a項說法與題干意思符合,b項中的“一般違法行為”應為“犯罪行為”,c項本身說法太絕對,d項中的“王某偷同學的小額錢物的行為”不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是一般違法行為,故選a。
2、(XX年蘇州市)當你在放學或外出的路上,遭到不法分子騷擾時。在下列中應采取的最好辦法是( )
a.找幾位同學一起教訓他一頓 b.忍氣吞聲,不予理睬
c.當面答應,事后將實情告知學校老師或派出所民警,尋求幫助
d.為了不鬧風波,答應與其交往
解析:對未成年人來說,同違法犯罪分子做斗爭時,應見義智為,即盡量用法律和智慧戰勝違法犯罪分子,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切不可硬拼與蠻干。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善于斗爭”的理解與把握。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要講究方法與策略,不能硬拼、蠻干,應在盡量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而abd三項的做法,均不是與犯罪分子的好的斗爭方法,只有c項的做法,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答案為c。
3、(.南京)下列能正確說明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系的是 ( )
a、違法行為必然走向犯罪 b、兩者都是違反法律的行為
c、兩者所觸犯的法律相同 d、兩者都應受到刑罰處罰
解析:一般違法和犯罪的相同點:即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應受法律制裁。不同點:即觸犯法律不同,犯罪觸犯的是刑法,一般違法行為觸犯的是民法、行政處罰法等其他法律;社會危害性不同,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嚴重,一般違法行為社會危害性較小;所受處罰不同,即犯罪應受刑罰處罰,一般違法行為受其他法律處罰。二者聯系即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若不注意及時改正,就可能發展成為違法犯罪。據此,我們可知,a說法絕對,應排除;c、d說法錯誤應排除。所以正確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