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葉詩文答記者問”產生的教學設計
環節二:感受“百姓生活大變遷”
教師:同學們,課前你聽到的那首歌曲是什么?(學生答:《越來越好》)這首歌映出了改革開放之后老百姓生活大變遷、過上好日子的喜悅心情。具體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學生們暢所欲言)。
師總結后引導思考:1、請同學們觀察課本p3-4頁的照片,說說你看到了哪些變化?
2、圍繞衣、食、住、用、行幾個方面說說自己家庭生活狀況的新變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后班級集中學生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感受一:百姓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教師啟發思考:我國老百姓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精神文化生活呢?讓我們來看一個節目的片斷(播放視頻:百姓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看完之后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談感受,后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感受二:百姓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
教師引導:上節課老師布置讓同學們搜集反映百姓生活十大變遷的最新數據,下面是同學們收集的資料,我們一起來感受。
(學生活動,交流。)
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交流學習,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巨大變遷,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一下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是什么?你生活在這機關報祖國感受是什么?
(學生發言,師生共同總結。)
課件展示:
感受三:我國人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上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更為生活在這樣的祖國而自豪!
(設計理念:本環節設計是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感受到百姓生活中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實現了由貧窮——溫飽——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從而激發學生以熱愛祖國為榮的情感)
環節三:感受“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一)引言:同樣的奧運,不一樣的感受
課件展示:(此處可視頻)
①1932年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上,日本帝國主義籌劃派運動員代表偽“滿洲國”參賽,企圖通過體育比賽使偽政權合法化。消息傳出,輿論嘩然。迫于外界壓力,當時的全國體協出面籌資,最后只派出劉長春一人參加比賽。劉長春到達美國后第2天便倉促上陣,參加100米以及200米賽跑,但終因旅途勞累,體力尚未恢復,在預賽中便出局了。
② 80年后的今天,倫敦奧運會開幕僅僅4天就獲金牌10枚。
2、兩張圖片對照:
一是劉長春當時留下的老照片:他抱歉地看著后人,目光無奈,身影單薄。
二是葉詩文自信、驕傲的目光。
思考:
1、對比材料中劉長春的落敗與倫敦賽場的捷報頻傳,劉長春的落寞的身影與葉詩文自信、驕傲的目光你感悟到什么?
2、談談自己觀看倫敦奧運會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思考、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并將意見匯總后,各小組代表在班級中集中交流。)
老師引導總結:身后沒有強大國家支持的中國運動員,在奧運競技場上只能無可奈何!成績的背后是國家強有力的支持。
(設計理念:再次引用倫敦奧運中葉詩文的事例,與80年前的劉長春的奧運會做對比,讓學生在鮮明的對比中感悟沒有祖國的繁榮昌盛,就沒有個人在國際比賽上的自信,從而真正認識到“國盛民才會強”。)
教師引導學習:不僅體育如此,中國在各個領域尋找到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自信:加入世貿組織、實現飛天夢想、在國際事務中擁有越來越重要的發言權……背后支撐這一切的都是中國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