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人字的意義教案
第一課時 面對生命的思索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生命的價值,善待生命;體會人生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能力
提高對生命含義的理解能力,逐步提高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能力。提高對生命質量和價值的鑒別分析能力。
★知識
了解生命的含義,懂得生命為什么可貴以及如何善待生命。了解生命價值、人生意義的內涵和表現。
【教學重難點】
正確理解生命的含義,學會善待生命。生命的價值和人生意義,不僅在于實現個人的幸福,還包括對社會履行責任,為社會做出貢獻。
★導入(故事略) 我們應如何正確理解生命的含義?這是我們本堂課要研究的第一個間題。
(一)生命的含義。
對于生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休驗和感悟.
請閱讀并欣賞教材第一目第一個◎第一個◆內容。看看他們是如何理解生命的,你最欣賞哪一句?為什么?
教師總結:生命究竟是什么?這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今天,在這里,我們也在思考,不一定要求得到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多元的時代和多元的社會,因此,對生命的理解是多元而豐富多彩的,也是不斷發展的。
教師過渡:人們對生命的含義有不同的理解,對待生命的態度也不盡相同。那么,我們應如何對待生命呢?這是我們本堂課要研究的第二個問題。
(二)怎樣對待生命?
事跡介紹:微笑的桑蘭 教師:桑蘭是如何對待生命的?(學生:略。)
善待自己的生命(板書)
教師過渡:古今中外,類似桑蘭這樣善待生命、熱愛生命的事例有很多.你們能說出幾個嗎?
教師過渡:善待自己,是善待生命的最基本條件。善待生命,不僅要善待自己的生命.還應包括善待他人的生命。
教師:要尊重他人生命,善待他人生命.否則,既害人,又害己。請同學們以“善待他人生命”為題,寫一句警示語。(略)
(三)為什么要善待生命?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具有惟一性、短暫性和不可重復性。②生命是一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也是提高一個人生存質量的基礎,沒有了生命,人的一切都將不存在。③一個人對生命的態度,對自我生命的意識和珍視他人生命的情感,是衡量一個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內容。
★過渡:同學們,讓我們來設想這樣幾種人生狀況可能出現的結果。
設想一,假如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全身癱瘓了,他最可能出現的人生狀態是什么?
學生:大多時候都可能坐在輪椅里和床上,看看電視,聽聽音樂,看看書……
設想二,假如這個全身癱瘓的人的雙眼都已失明,他還能做什么事情?
學生:只能靠耳朵聽點東西.生存艱難……
設想三,假如這個人全身的很多器官正逐漸走向衰竭,這個人的生命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學生:幾乎沒價值了,相反,還會成為家人和社會的累贅。……
教師:其實,剛才假設的這個人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就是很多人熟悉的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在全身癱疾了、雙眼失明、身患多種疾病的情況下是怎樣做的呢?
教師:我們應如何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價值呢?(學生:略。)(學生教師一起齊讀)
教師:從上面這段話中,你能領悟到奧斯特洛夫斯基對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的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