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級思想品德全冊簡明教案1
(2)將來,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自然落在我們這一代身上,每個人都責無旁貸。中國還不發達,中國人民還不富裕,中國要趕上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要走很長的艱苦之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青少年必須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把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世代相傳。
(3)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21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骨干力量,我們的成敗,決定著國家的成敗。我們青少年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德智體幾方面發展自己,使自己能夠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
第四課 走向小康
教學要求
1.讓學生感受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初步形成對小康社會的感性認識。
2.通過了解“小康”內涵的歷史演變、小康的標準、不同階段的小康特征,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認識“實現全面的小康,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
知識要點
1.我國的小康目標。
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小康,是由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構想中國現代化進程時,提出分三步走的戰略設想:以1980年為基點,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溫飽問題;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達到小康水平;再經過50年,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2.我國已總體上實現了初步的小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了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國家的經濟總量、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3.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
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本世紀頭20年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黨和政府提出了在2l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即全面的小康。與總體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較高標準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與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統一。
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將進一步造福十幾億人口,促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第五課 財富之源
教學要求
1.幫助學生理解勤勞、智慧與開拓、科技是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
2.引導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珍惜成果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逐步培養現代人必需的開拓進取精神和崇尚科學的精神。
3.幫助學生理解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意義及其實現的條件;正確認識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