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教學設計
生總結:從以上的圖片和材料可以知道,建國后我國的空間、航天技術變化日新月異,成果累累。如果大家想更詳細的了解,請大家參考這個網站上的有關長征一號的介紹和圖片。
師:四組同學非常細心,不僅把本節課本上的有關知識展示給我們,還找了很多近年來科技成就。
[探究]1、回顧“一星”發射時期我國的內政外交情況如何?國家領導人對空間技術的態度如何?為什么?2、空間技術和航天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響?舉例子說明。
生討論并發表見解(略)。
師總結:1、國內正處在十年動亂期間,從外交上來說,國際地位有所提高: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等等。毛澤東、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空間技術,因為它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征之一。只有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們的國際地位才能提高。2、這些衛星為地質、測繪、地震、海洋、農林、環境保護等國民經濟部門和空間科學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資料。
近年來我國在航天技術和空間技術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中突出的是被譽為“中國進入太空新時代”標志的神州五號。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兩個經典片斷(放截取好的錄像)——神州五號上天、楊利偉返回地面。
師:這樣一項開辟新時代的科技成就,凝結著多少科技人員的汗水。這也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民族精神。
我們共同總結一下建國以來的科技成就(見板書一)
[教學反思] 采用情景設置、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參與、思考的同時,在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成果展示有利于他們增強學習興趣,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展示一系列圖片、音像制品有利于學生加深印象。
(導入下一個標題)第三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我國的科技發展也舉世矚目。這讓我們不僅想到前兩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生討論)
師總結: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前后,英國發動了對中國的鴉片戰爭,使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積極對外擴張,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使原來已經受傷的祖國更加支離破碎。
[探究]這兩個時期,世界科技史上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名字。為什么建國后,我國的科學技術卻發生了飛躍呢?
二、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科技革命的影響
設計思路:從回顧兩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導入現今科技發展的原因。鼓勵學生在探索中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思考。在學生對前面知識已經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深層次引導學生,體現知識的遞進性。在學生建構知識框架的基礎上提供材料讓學生自主討論,并且指導學生回顧政治史、經濟史上的有關內容。據材料、已知知識分析得出建國后科技發展的原因。讓學生在自我提高當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以處理課后習題的形式完成新課的最后一部分。把影響這一部分作為開放題目處理。加深同學們對“科教興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