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認識國情 理解國策 第二課 富有活力的經濟制度
第一單元 認識國情 理解國策 第二課 富有活力的經濟制度
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 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制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識記按勞分配的基本含義。能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運用實例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認識事物根本性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景導入,自主學習,案例探討,合作探究,收獲質疑,課堂練習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適合我國國情,使學生樹立起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是生產關系的重要方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
難點: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我國現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探究活動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 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制度的內容與方式。
板書設計
[導入新課]
師:我想了解一下各位同學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生:(答略)
師:從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家庭的收入方式是不同的,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那么,從整個國家看,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建立這種分配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一)按勞分配的含義
師: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它的基本內容是什么?請大家分析一下它有幾層含義。
生:(1)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范圍內,包括全民和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分配的依據:社會以勞動為尺度。包括勞動的質和量兩個方面。
(3)分配的內容:向勞動者分配的是個人消費品,不是其它產品,
(4)分配過程的結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師: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的必要性是什么?
生:(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按勞分配的前提。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共同占有勞動產品按勞動者意志和利益進行分配——“按勞不按資”
(2)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按勞不按需”
(3)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勞動的性質是謀生手段,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沒有全面發展,要服從分工的需要。
(三)我國現階段按勞分配以外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 (投影1)
李四一家五口,李四本人承包了責任田,完成上繳農業稅后,收入不錯;李四的妻子開了個小店,納稅后也有不少收入;李四的兒子是售貨員,每月除工資、獎金、津貼外,還炒股,賺了不少錢;李四的女兒是工程師,她利用雙休日為一私營企業當技術顧問,也有一份豐厚的報酬;李四的母親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的收入。
思考: 李家五人收入各來自何種分配方式。
師:請大家閱讀教材內容回答上面的問題。
生:李四承包責任田及兒子的工資、獎金、津貼屬按勞分配收入。李四的妻子開小店的合法收入屬于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李四兒子炒股的收入(資本要素)和李四女兒為私營企業當技術顧問的報酬(技術要素)、李四母親靠出租房屋的收入(土地要素)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