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我們的最高理想,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之間的關系;
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③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
④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
⑤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大力倡導和弘揚艱苦創業的精神。
2.能力目標
①結合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歷史,感悟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②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人們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之間的內在關系;
③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這一歷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④認識到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⑤從我們青少年承擔的歷史使命的角度,體會發揚艱苦創業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結合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斷奮斗的歷史,確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的價值目標;
②結合我國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實現由貧困到溫飽、再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增進對社會主義的情感;
③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之間的關系
②為什么說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③如何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確立,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在教學過程中,請結合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共產主義理想前仆后繼、流血犧牲的歷史,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導學生感悟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激勵作用,引導學生逐步確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請教師注重從生動的、富有啟發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學生信服的科學結論。善于從學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學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誤會。理想的確立、艱苦奮斗精神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不必求一時之功,而宜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的場合將教學內容生動地滲透在學生的日常活動中,以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四、課前準備
對自己的未來有哪些想法?對于未來社會有什么樣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變成現實?可以圍繞這些理想、信念等問題設計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便在課堂上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
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如家庭大致收人情況、父母親對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個月的花銷等,以利于在講述艱苦奮斗等內容時啟發學生進行交流、探究。
五、教學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