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時政專題:節能減排 建設生態文明社會
XX年中考時政專題:節能減排 建設生態文明社會
【重點導航】
世界環境日、世界海洋日、首屆亞洲能源論壇、氣候大會
【時政背景材料】
1、XX年4月22日是第40個“世界地球日”,中國的宣傳主題是“認識地球,保障發展——了解我們家園的深處”。
2、在XX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4日宣布,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地球需要你: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亮點之一是,聯合國環境署選出了一批在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氣候英雄”,其中包括中國環保人士羅紅。聯合國環境署表示,該活動旨在號召每一個人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人爭做“氣候英雄”,通過共同努力來改變世界。
3、6月8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世界海洋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8日發表致辭,呼吁世界各國進一步認識海洋對調節全球氣候的能力,采取切實措施保護海洋環境,維護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確保國際航運的安全。XX年12月5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決定自XX年起,每年的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為“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
4、XX年8月9日,首屆亞洲能源論壇在廣州隆重開幕。大會以“能源革命:增長 綠色 合作”為主題。
5、由世界氣象組織發起的第三屆世界氣候大會XX年8月31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主題是“為美好的未來提供更好的氣象信息”。
6、XX年12月7日至1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3個締約方大約4萬名各界代表出席,119名國家領導人和國際機構負責人出席。19日,會議以決定附加文件方式通過了“哥本哈根協議”。
【教材知識鏈接】
1. 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多增長快;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且不合理、不科學;環境形勢嚴峻,是我國的具體國情。
2. 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我們應在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必要性的同時,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3.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加強資源和環境法規、資源和環境知識的教育,提高公民保護資源和環境的意識。
4. 自覺遵紀守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守護好我們共有的家園。
5.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人民節約意識和生活習慣不夠好,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嚴重浪費現象等等。
6. 我國的生態環境形勢,構建和諧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
7. 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沙掷m發展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