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全民共同致富
答案:(1)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它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且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2)(略)
(3)①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或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等。
②在學習和生活中忠實踐行“五千精神”“兩板精神”,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勤奮好學,積極進取,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等。(只要符合題意即可)
綠色通道 回答此題要仔細閱讀材料,找準與教材知識的鏈接點,根據教材知識展開論述,做到有理有據,切忌簡單作答,空洞無物。
變式訓練:
1.XX年8月8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具有客觀必然性。
(1)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怎樣的?
(2)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內容?他們分別處于什么 地位?
(3)我國為什么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我國當前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解和認識。由于我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實行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踐也證明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答案:(1)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
地位: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集體經濟是作為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著共同致富的原則。
(3)因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題2】觀察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年份 農民人均收入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 絕對值差距 相對差距
1978年 134 343 209 1∶2.57
XX年 3255 10493 7328 1∶3.22
(1)上表說明了什么問題?
(2)如何才能解決上表反映的問題?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采取縱向比較的方法將圖表中同一列的數據進行比較,即將1978年的各項指標與XX年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結論;再通過橫向比較同一行的數據,可以得出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最后通過綜合比較,知道了現在城鄉之間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呈現出發展不平衡的態勢。綜合這些比較的結論,就可以輕松得出第(1)問的答案,然后聯系教材第四課的知識,就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第(2)問也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1)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 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發展不平衡。
(2)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或加大農業投放、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等),促進農村、農業的持續發展。②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③堅持確立勞動、 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堅持共同富裕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