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責任與角色同在》
第二框《不言代價與回報》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承擔責任會得到回報,但同時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有些責任即使不是自愿選擇的,也應盡力承擔好;了解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者事跡。
能力目標:能夠正確評估承擔的代價和回報,作出最合理選擇,能為自己選擇負責。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有足夠的勇氣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以積極的態度承擔那些不是自愿選擇而應該承擔的責任;崇敬那些不言代價與回報而無私奉獻的人,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教學重點和難點:衡量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教學方法: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指導、活動情感激勵法;討論
●教學時間:二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第二框《不言代價與回報》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學生張華搶救掏糞池的老農民光榮犧牲的事跡。(見附錄)
討論:張華舍己救人,到底值不值得?
教師:承擔責任往往都會伴隨著代價與回報,我們在責任面前應該不言代價與回報。
◆講授新課
二、不言代價與回報
(一)什么代價什么回報
1、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活動1:“班委改選”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展現情境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由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1)我選擇的責任是什么?
(答:參加競選,是為同學們服務)
(2)如果承擔這個責任,我可能付出什么?
(答: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給自己帶來負擔,也有可能會因失敗而受到責備等。)
(3)如果承擔這個責任,會對我有什么幫助?
(答:如果選擇承擔這個責任,不僅對他人有好處,自己也可能獲得回報,如贏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獨立性更強,得到他人的承認等。)
(4)有沒有哪種選擇不需要付出代價?(略)
教師總結:我們在承擔自己責任的時候,不僅對他人有好處,自己也可能獲得回報,如贏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獨立性更強,得到他人的承認等。但我們也要為承擔責任付出一定的代價,如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給自己帶來負擔,也有可能會因失敗而受到責備等。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害怕付出代價而不承擔責任,因為承擔責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交流。對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進行衡量和評估,不能憑一時沖動盲目作出決定。同時指出,這并不是要學生在承擔責任前斤斤計較,而是使學生在承擔責任時更加理性。)
問題1:怎樣正確認識承擔責任的回報與代價?(或:為什么說“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參見:p14上
活動2:“對選擇的評估” 理解小柯面臨的幾種選擇,鼓勵學生設想其他可能的選擇。對每個選擇從三個方面進行評估
(1)你能為小柯設想其他選擇嗎?
(答:既當班干部,又不耽誤學習;做事公平公正。)
(2)幫小柯對他面臨的幾項選擇進行評析。
①競選成功,可能的結果是什么?
(答:公平公正,同學們擁護,支持,如不公平公正,就做不好,失去威信。)
②不參加競選,可能付出什么代價?
(答:失去鍛煉機會,盡管學習成績提高了,可生活缺少光彩。)
③當上班干,可能得到什么回報?
(答:勇于承擔責任,雖然失去部分朋友,但卻贏利了全班同學的信任。)
(3)教師總結:每一種選擇都可能有相應的代價與回報,我們應該自己做出選擇。一旦我們做出自己的選擇,就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