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陽光下
單元課標要求
1.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
2.理解維護社會公平對于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樹立公平意識。
3.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關愛心。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
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1.本單元教材簡析(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作用,教學資源分析,重、難、熱、疑點、重點章節、語篇等)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弱勢群體,特別是了解我國的弱勢群體產生的原因、類型等,從而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社會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況,懂得關心每個人。
第七課“關注弱勢群體” 主要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弱勢群體”的概念,以及我國存在的弱勢群體的狀況。第八課“日月無私照” 主要引導學生認識生存權和發展權的意義,懂得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一樣,既有生存的渴求,也有發展的愿望;他們同樣具有選擇“有尊嚴地生存”著的權利。讓學生了解我國政府在創建公平社會,幫助弱勢群體生存和發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讓學生懂得:創造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給所有的公民平等的生存發展權利,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重要職責。第九課“共享陽光” 進一步介紹政府、民間團體以及個人在幫助弱勢群體方面所做的努力。
教學重點難點:①社會弱勢群體的概念、產生的原因和生存的狀況。要想使教學獲得良好效果,教師必須查找大量的資料,讓學生從多方面和多角度了解體會我國社會中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查找資料應是教學的難點。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弱勢群體學生既認識自己的處境,又能夠樹立信心,以堅定的意志克服困難。②讓學生了解我國政府在維護人民各項權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包括政治制度、憲法、法律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我國不平等現象的原因是難點。③引導學生關心社會弱勢群體,引導學生立志為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點章節: “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平等的腳步”、“政府的努力”、“我們的關愛”。
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好課本中的材料與圖片,適當補充備課系統中的相關材料。讓學生課后搜集部分材料:如同齡人的生活狀況等。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弱勢群體”的概念,知道弱勢群體形成的原因;了解我國政府以及民間組織在支持弱勢群體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成效,懂得從哪些方面幫助弱勢群體。
能力目標:學會觀察研究方法,學會用事實闡述觀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形成人生而平等的價值取向,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尊重、關心社會弱勢群體,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和生活環境的態度與同情心。
3.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學習本章知識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等)
初中學生正值價值觀形成時期,他們對社會現象很敏感,尤其對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充滿憤慨;他們充滿理想,熱情地追求著大同世界的實現,對未來充滿了幻想。這個時期是培養學生親和社會的情感和行為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讓學生客觀地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不平等現象及其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培育學生的尊重、關心、同情弱者的人格,尋找消除這些不平等現象的途徑和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這些現象,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