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3.3 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一、共同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1、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什么?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關系。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載人了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中。各民族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2、我們維護民族團結有何意義?
民族團結是國家統一、繁榮昌盛的前提和保證。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中學生應如何為維護民族團結做貢獻?
維護民族團結,是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履行這項義務,對我們中學生來說,就是要做到“三個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二、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1、民族精神是怎樣形成的?
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在改造生存環境、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和建設祖國的奮斗中,逐步形成的。
2、什么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
3、如何理解這種偉大民族精神?
這一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斗志更強,都有賴于這一偉大的民族精神支撐。民族精神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是我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4、在當代,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得到了發揚光大。“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時代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堅強的脊梁和不可戰勝的雄姿,成為新時期弘揚民族精神的旗幟。
三、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我們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義?
①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關系到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②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亟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亟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 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亟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怎樣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需要發揮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作用
②需要充分挖掘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遺產,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③需要博采各民族之長,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的營養;
④需要堅持不懈地在全體民眾中開展民族精神的教育;
⑤需要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3、時代精神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它與民族精神有何關系?
①時代精神的具體內容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依法辦事、面向世界的時代精神。
②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淵源,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