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課后反思
在《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一課的教學中,我從“檢查學生制作發聲罐入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為設計思路,深刻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選取學生所感興趣的實驗用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法,將難點、重點融于其中,讓學生自己去在探究中學會知識,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深刻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前,我讓學生自己做了一個發聲罐,提高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將學習的權利完全下放給學生,教師很好地體現了“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這一角色,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讓他們人人參與,擔負責任,主動思考,自主探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在課堂上為他們創設了鍛煉和發展的機會。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是由師—生到生—生進行評價,運用多種方法去激勵學生探究科學的欲望。
評析:
執教者把新課程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始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領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究怎樣控制物體發出聲音大小的全過程。使學生像小科學家一樣體驗探究的經歷,他們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實驗探究—匯報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發現探究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欲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教者通過《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一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需要科學,科學知識能使我們生活的更有質量。本節課更重要的一點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科學的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