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考歷史材料解析題解題方法與技巧
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是高考、中考歷史的主要題型之一,具有“靈活性高和區分度強”等特點。它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近幾年的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是考歷史的主要題型之一,具有“靈活性高和區分度強”等特點。它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近幾年的考試中,材料解析題還出現向選擇題和問答題這兩大題型滲透的趨勢,形成了材料式的選擇題和材料式的問答題。可見材料解析題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題型,具有極好的發展趨勢。但學生對于此類題型卻普遍認為“難”,這除了個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缺少審題和解題的技巧,平時又缺少應有的訓練而造成的。為此,本文結合近幾年的考題將材料解析題進行分類,并介紹一般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一、材料解析題的分類及解題示例
從近幾年的考題來看,材料解析題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一般可分為文字型材料題、圖表型材料題、文字加圖表等混合型材料題三類,下面各舉例說明。
1. 文字型材料題
例一:(2005年廣東歷史單科卷)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長安中,(蘇?)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地當沖要,多富商大賈,珠翠珍怪之產,前長史長潛、于辯要皆致之數萬,唯?挺身而出。
——《舊唐書》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歷)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長吏,無得與人爭利,先于揚州置肆貿易者,罷之。先是,諸道節度觀察使以文陵(揚州)當南北大沖,百貨所集,多以軍儲貨販,列置邸肆,名托軍用,實私期利。
——《唐會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掌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張祜詩云:“十里長街市并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9
請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揚州經濟繁榮的信息。
(2)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揚州經濟繁榮的原因。
【解題指導】本題提供了三則純文字材料,屬典型的文字型材料題。題目以唐代城市經濟發展為核心,通過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題的基本步驟是:先通讀三則材料,可以得出共同的基本認識是:揚州繁榮富庶的表現及原因;再細讀精讀每一則材料,根據設問“揚州經濟繁榮的表現和原因”,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主要提到揚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及商賈云集的情況;材料二主要提到唐朝政府限制官吏經商的政策和揚州貨物云集的表現;材料三主要提到唐朝政府在揚州設立鹽鐵轉運使保護商貿而使揚州出現了店鋪林立、城市繁華、揚一益二的景象。然后再根據設問及得出的有效信息組織得出答案:
(1) 商人聚集;店鋪林立;貨物林立;城市繁華;揚一益二。
(2) 地理位置優越;設置鹽鐵轉運使;有保護商貿的政策。
中,材料解析題還出現向選擇題和問答題這兩大題型滲透的趨勢,形成了材料式的選擇題和材料式的問答題。可見材料解析題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題型,具有極好的發展趨勢。但學生對于此類題型卻普遍認為“難”,這除了個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缺少審題和解題的技巧,平時又缺少應有的訓練而造成的。為此,本文結合近幾年的高考題將材料解析題進行分類,并介紹一般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一、材料解析題的分類及解題示例
從近幾年的高考題來看,材料解析題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一般可分為文字型材料題、圖表型材料題、文字加圖表等混合型材料題三類,下面各舉例說明。
1. 文字型材料題
例一:(2005年廣東歷史單科卷)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長安中,(蘇?)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地當沖要,多富商大賈,珠翠珍怪之產,前長史長潛、于辯要皆致之數萬,唯?挺身而出。
——《舊唐書》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歷)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長吏,無得與人爭利,先于揚州置肆貿易者,罷之。先是,諸道節度觀察使以文陵(揚州)當南北大沖,百貨所集,多以軍儲貨販,列置邸肆,名托軍用,實私期利。
——《唐會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掌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張祜詩云:“十里長街市并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9
請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揚州經濟繁榮的信息。
(2)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揚州經濟繁榮的原因。
【解題指導】本題提供了三則純文字材料,屬典型的文字型材料題。題目以唐代城市經濟發展為核心,通過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題的基本步驟是:先通讀三則材料,可以得出共同的基本認識是:揚州繁榮富庶的表現及原因;再細讀精讀每一則材料,根據設問“揚州經濟繁榮的表現和原因”,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主要提到揚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及商賈云集的情況;材料二主要提到唐朝政府限制官吏經商的政策和揚州貨物云集的表現;材料三主要提到唐朝政府在揚州設立鹽鐵轉運使保護商貿而使揚州出現了店鋪林立、城市繁華、揚一益二的景象。然后再根據設問及得出的有效信息組織得出答案:
(1) 商人聚集;店鋪林立;貨物林立;城市繁華;揚一益二。
(2) 地理位置優越;設置鹽鐵轉運使;有保護商貿的政策。